国贸教研室教师顺利完成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的结题工作
2025年10月9日,国贸教研室全体教师顺利完成了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结题工作,并积极参加了校级申优评选活动。该课题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的立项课题(MS2023190),由王娟老师主持,国贸老师们积极讨论课题的内容,不辞辛苦地走访企业、访谈学生,大量发放调研试卷,群策群力,最后发表两篇文章。教师们组织学生参加多个经济类竞赛并获奖,做到以赛促学等。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转型阶段,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既懂国际贸易规则、又掌握数字技术工具的应用型人才,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经济建设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国贸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就业方向等都需要调整,成为了国贸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耿丹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实施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呢?


本课题基于问卷调查法,分别针对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和在校生三个层面设计了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从而更加深入地调查、分析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与特点等。针对企事业单位,调查的内容侧重于岗位核心需求、职业素养要求等。针对往届毕业生,调查的内容侧重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等。针对在校大学生,调查的内容侧重于课程设置合理性、专业技能的培育、职业技能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若干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首先,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背景下,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做到与时俱进。在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深度融合的当下,我们摒弃了“以传统课程为中心”的滞后思路,构建起“数字+贸易+合理使用AI工具+英语”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核心逻辑就是让课程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让学生在校所学能直接对接岗位所需。第三,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师生实践性培养力度等。
相信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不断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我国对外贸易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国际商学院
审核人:徐文东
编辑:明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