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与巧嫂合作社达成战略合作:校地协同赋能乡村振兴,共绘产教融合新图景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与北京龙湾巧嫂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巧嫂合作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核心,标志着双方在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领域的深度协作迈入新阶段,将通过品牌升级、电商赋能、实践育人等多元举措,共同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01 巧嫂合作社基本信息
巧嫂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历经17年发展已成为集农产品生产、销售、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旗下“龙安巧嫂”品牌深耕本地市场,还承担着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站、温榆河科技小院等重要职能,在服务农户、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方面成果显著。耿丹学院作为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高校,近年来在设计创新、商科研究、实践教学等领域优势突出,此次合作既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办学理念的落地,也是合作社寻求品牌升级、产业提质的关键一步。
02 仪式流程

签约仪式上,耿丹学院副校长刘林指出,校企合作是高校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创新升级的“双向奔赴”。她强调,双方将跳出单一项目合作模式,聚焦“系统化赋能”:设计学院将牵头为合作社升级品牌形象,从商标优化、包装设计到空间改造,打造符合现代审美与传播需求的视觉体系,同时助力“百梨园”“昆虫馆”等特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升级;国际商学院则将发挥商业运营研究优势,为合作社梳理商业模式,提升电商直播、农产品营销的专业化水平,甚至探索文创衍生品开发,让“小农产品”承载“大文化”。

巧嫂合作社董事长张亚利对合作充满期待。她回顾了双方前期的“预热合作”——耿丹学院高圣老师团队曾多次带队为合作社开展电商培训、拍摄宣传视频,国际设计学院师生也已参与园区墙画创作,让合作社面貌“眼前一亮”。“我们急需专业力量破解发展瓶颈,比如电商流量上不去、科技小院运营待优化等问题,”张亚利表示,“希望借助学校的师资、学生资源,让合作社不仅能‘卖好货’,更能‘树品牌’,甚至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还将深度融入耿丹学院的实践育人体系。学院将把合作社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电商直播、品牌策划、乡村规划等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从课堂到田间”的实战机会,甚至将合作课题纳入毕业论文选题;另一方面,为参与实践的学生申请义工时长,激发学生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同时,双方还计划联合推进“科技小院”提质,整合学校数字媒体技术、环境设计等专业力量开展市场调研,助力农产品精准定位;将其从单一的种植技术服务平台,升级为集科普教育、技术推广、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耿丹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田野、国际设计学院院长林子杰也分别表态。国际商学院将组建专项团队,针对合作社电商运营痛点制定解决方案,还将联合相关专业开展市场调研,助力农产品精准定位;国际设计学院则计划以“课程作业+毕业设计”的形式,组织师生为合作社打造系列文创产品,甚至引入外教资源,注入国际化设计理念。林院长指出:“要让学生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成长,也让合作社在专业赋能下突破发展瓶颈。”
03 未来工作规划与部署


签约仪式现场
据悉,双方已明确首批合作重点:10月底将完成合作社直播间与学校直播间的“双向联动”,实现学生远程助力农产品直播;国际设计学院将在本学期内完成合作社品牌升级方案初稿,下学期启动“百梨园”门头改造与昆虫馆沉浸式体验设计;国际商学院则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市场调研,为合作社制定2026年电商营销规划。

合影留念
此次签约不仅是一份合作协议的签署,更是校地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未来,耿丹学院与巧嫂合作社将持续深化合作,在品牌打造、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中,探索一条“高校助力乡村、乡村反哺教育”的可持续路径,为顺义区乃至北京市的乡村振兴贡献“耿丹-巧嫂方案”。
编辑:明戈
审核:徐文东
供稿单位:国际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