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创新工坊圆满落幕–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校园新实践
为期10天的“工程管理创新工坊”项目式教学课程于9月26日在研究院208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课程由工程管理专业全体教师与工程23-1班学生共同参与,以耿丹学院网球馆为实践对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物理模型的深度融合,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实体落地的全流程设计,最终评选出《智慧校园–耿丹网球馆四维建模项目》和《叠翠学苑–耿丹网球馆沙盘微缩模型展示》两组优秀作品,展现了学生在BIM技术应用与跨学科协作中的创新能力。
全体师生
一、课程设计:数字孪生全流程实践
本次工坊以“虚实结合、精准管控”为核心,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到实体落地的全链条教学模块:
1. 高精度场地测量:学生使用RTK测量设备采集网球馆场地坐标数据,误差控制在±2cm内,为后续建模奠定基础;
2. CAD图纸智能优化:基于实测数据,通过AutoCAD重构网球馆平面图,并应用AI插件自动校验尺寸冲突,提升制图效率30%;
3. BIM模型与可视化渲染:利用Revit建立参数化网球馆模型,结合Lumion完成光照模拟与人流热力图分析,实现设计方案的动态验证;
4. 激光切割实体模型:将BIM模型导入激光雕刻机,采用椴木板材分层切割,组装成1:100微缩沙盘,精度达0.1mm,实现数字与物理的无缝转化。
课程采用“三阶段评审制”(方案初审、中期答辩、终稿路演),教师团队全程嵌入“问题导向”教学法,重点攻克RTK数据与BIM软件的兼容性调试、激光切割路径优化等技术难点。
二、成果亮点:技术赋能与人文设计并重
在终期答辩中,两组作品凭借创新性脱颖而出:
《耿丹网球馆四维建模项目》:内容包含:二维测绘→三维建模→效果渲染→实物模型;通过BIM时间维度模拟不同时段数据,优化玻璃幕墙倾角;开发AR导航功能。
耿丹网球馆四维建模项目组
《叠翠学苑–沙盘微缩模型》:采用模块化拼装设计,将网球馆屋顶绿化与周边景观联动,体现“绿色基建”理念。
叠翠学苑–沙盘微缩模型项目组
三、教学创新:产学研协同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次工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两大创新点:
1. 数字孪生工作流:构建“RTK→CAD→Revit→Lumion→激光切割”全数字化链路,学生需同步处理虚拟模型的参数冲突与实体模型的公差适配,培养系统性工程思维;
2. 学校真实案例导入:以耿丹学院网球馆实际施工图纸为原型,要求学生对比行业标准(如《建筑工程BIM设计规范》)提出优化建议,强化职业素养。
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张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工坊不仅提升了学生的CAD/BIM软件操作、实地测量等硬技能,更培养了其跨学科思维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新时代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工坊是工程管理专业响应“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其“技术链+人才链”双融合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工作坊作品将于耿丹学院工程中心一层展出。
供稿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编辑:范博尧
审核:徐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