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简介

高等院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要想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高等院校要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拓展合作内涵,培养创新领军人才,转化成果,转变发展方式,在创新驱动中实现科学发展。–《求是》杂志

工学院产学研体系以科技开发办公室为职能部门,逐步形成由耿丹学院工学院科技开发办公室、ICT前沿技术研究院、创新研究院、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公司等一体的产学研体系。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1、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

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

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

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新建成的工学院创新创业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2、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双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具体的行动方案,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对接方式,当然也要兼顾到双方的责任、权利、利益、风险等,发挥各自的特长,实现合作共赢。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这种合作模式,便于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和规划;能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促进学校主动进行市场定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较好协调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关系。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市场化的经营与生产不是高校的优势,学校市场开发能力弱,校内企业资产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产学研有必要与校外企业结合。通过与高校合作,校外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

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市场是有风险的,合作各方都想把风险化解到最低。有的成大型项目,尽管有市场,因投资大,是双方合作无法解决的,可以以三主体为主要形式的多向合作模式。三向包括:技术成果方(高校)、出资方(金融机构或个体资本投资者)与生产经营企业。

欢迎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模式同工学院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工学院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