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芯传信循物理,光波载码演数章 | 院长开学第一课
9月11日下午,综合楼904报告厅座无虚席,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茹教授以《纤芯传信循物理,光波载码演数章》为题,为2025级信息工程学院与空天信息学院300余名新生讲授“院长开学第一课”。副校长兼空天信息学院院长滕启治、信息工程学院相关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一同聆听。
光纤通信的发展
本次讲座由数理基础出发,从五个板块介绍了光纤通信。院长提到通信的本质是信息的传输,光传输相比电传输具有低损耗、抗干扰、高速率、低成本等显著优势。而中国通过国家决策,逐步建成了“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奠定了现代信息网络的基础。从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体现了从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的飞跃。最终,“光纤之父”高锟提出的理论为光通信时代奠定了基础,其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认可。
接着院长介绍了光纤的物理结构、制造工艺和分类。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构成,其制备需经过制造预制棒和高温拉丝等复杂工艺。
根据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和多模光纤;根据折射率分布,可分为阶跃型和梯度型等。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了G.652、G.653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数值孔径(NA)”是衡量光纤集光能力的关键参数,取决于纤芯与包层的折射率差。
光纤制备及特性
这一章节,院长告诉我们,光能在光纤中远距离传输,其核心原理是“全反射”。由于纤芯折射率高于包层,当光在界面处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被完全反射回纤芯,从而沿光纤传播。数值孔径(NA)量化了光纤接收和传导光的能力,值越大,集光能力越强。
光纤的传输机制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其电磁理论由麦克斯韦预言并由赫兹实验证实。光纤通信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波作为载体,其工作波段主要分为O、E、S、C、L、U六个波段,覆盖了1260nm至1675nm的波长范围。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所有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统一解释了电场与磁场的产生与变化。
电磁波
在最后一章,我们了解到光发射机的核心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光源,主要为半导体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其发光机理基于半导体能带理论:电子从导带跃迁至价带时,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LD通过粒子数反转实现受激发射,产生激光;LED则依靠自发辐射发光。
新生感悟
作为新生,院长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心里满是触动。从前辈突破技术难关的故事,到如今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坚实基础,我不仅看清了专业方向,更感受到那份探索精神的力量。未来几年,我想沉下心打好基础,认真对待每门课,多思考、多实践,找到兴趣所在。也希望像前辈们一样,带着热爱在领域里踏实前行,将来为行业、为社会尽一份力。——计科25-1 王梁宇
张茹教授的开学第一课,以五大板块清晰解构光纤通信的奥秘。从光传输低损耗、抗干扰的优势,到中国“八纵八横”光缆网的坚实根基,再到“光纤之父”高锟的理论突破。科技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全反射原理、数值孔径参数、半导体光源的工作机制,更让我悟透光纤通信的数理内核。“以光为刃、以纤为刃”的精神叩击心弦,也更坚定了我深研技术、助力数字未来的初心,不负时代对科技学习者的期许。
吾辈青年,值此盛世,莫负青春,以吾辈之青春构筑盛世之中华!——计科25-2马睿阳
通过本次讲座,新生们深入了解了光纤传输原理,更领悟到“以光为刃、以纤为刃”的科技精神,愿以此为起点,在信息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共筑数字未来!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周哲俊
审核:徐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