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耿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访耿丹学院图书馆馆长付瑶
发布时间:2014年4月30日 8:24:03 浏览次数:
■受访人:付瑶(耿丹学院图书馆馆长) □采访人:任志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因着中国最大的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缘故,位于北京顺义牛栏山的耿丹学院成为目前关注度很高的一家民办大学。俞敏洪在去年担任了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理事长一职,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路――要办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图书馆是一个大学的心脏和大学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俞敏洪在办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拿50万元买了2万本人文社科类经典图书给学生们。在4月26日的校园读书月活动中,他还为全院教师和借阅数量前200名的同学赠送图书。
耿丹学院图书馆也在致力于为学生们服务,并在不断进步;如今,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文化中心,更已成为辐射周围社区的文化中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该校图书馆馆长付瑶,听这位有着30年图书馆经历的图书馆人分享他们的阅读推广之道。
图书馆要变成辐射周围社区的文化中心
□很多人是因为俞敏洪而特别关注耿丹学院的,在您看来,他给耿丹学院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倡导读书,俞敏洪在各种场合,不断发出读书倡议,捐赠图书、推荐图书,邀请名家到耿丹办讲座,营造校园读书氛围。他还请来武汉新东方学校原校长李杜任耿丹学院院长助理兼语言系主任,李杜除了亲自选书,还组织读书沙龙活动,目前图书馆语言馆每周一、周二、周三晚上都会举办两个半小时的“一字一句读经典”读书沙龙;这些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凡是去过耿丹学院的人会赞叹说,这里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耿丹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空间使用理念是什么?
■耿丹图书馆是由原北京维尼纶厂厂房改造的,高高的屋顶、高高的窗,方正的建筑,洒满阳光的阅览室,处处流露着过去年代的工业美。我们空间使用的理念就是亲近读者,营造温暖、便捷、惬意的阅读环境。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阅览家具,软化阅览环境,增加阅览空间的舒适性,收到不错的效果。
耿丹图书馆的服务特色是开放、公益、便捷;图书馆所有资源开架借阅、电子资源免费使用;馆藏书刊、文化展览、读书沙龙等免费向社会开放;校内外读者全部无偿办理借阅证。整个大厅及自习、休闲区(包括展览厅、学生自习室、考研自习室、电影音乐厅、休闲咖啡角)无监控、无门卫、无门锁,自由出入。
□目前图书馆志愿者不少,但学生自治不多,耿丹图书馆只有9名正式馆员,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图书馆的学生义工和勤工俭学生做的,你们是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的?
■耿丹图书馆的管理特色就是学生参与服务与管理。图书馆自2006年建馆之日起,就组建起一支学生义工队伍。他们与馆员一起承担图书馆书库维护、读者接待、图书加工、活动组织等各项工作,还负责管理自习室、科技图书馆、艺术图书馆等。耿丹图书馆义工队伍每年进行招新、岗前培训、岗位分配、工作考核等,新老义工交替过程中,他们的奉献精神也在一届届传递。这支队伍八年来一直坚守在图书馆各岗位上,让“图书馆义工”这一称号成为耿丹的骄傲。另外,图书馆还与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和集体实践机会,不定期邀请他们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为图书馆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将图书馆划分为三大区域,专业学习共享空间、社会开放阅读空间和自习及休闲娱乐空间。我们按照学院的学科设置分为人文馆、语言馆、艺术馆和科技馆,提供一站式文献获取和专业学习服务,还设教学区、答疑区、交流讨论区等。我们邀请各系部将专业学习及辅导引入图书馆专业学习共享空间,把专业课堂开到图书馆,比如,科技馆设立了“数学辅导中心”,数理部教师每天坐班辅导等等。这些举措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此外,图书馆在学生自习区域开设了音乐电影厅、休闲咖啡区和开放书架。区域内动静相间的布局、时尚前卫的装修风格,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在社会开放阅读空间的建设上,耿丹图书馆逐步向区居民免费开放图书馆借阅处、文史馆、文化展厅等区域,社区居民无条件利用图书馆资源;并为牛栏山政府、牛栏山一中、牛栏山周边企业技术人员等免费办理了借阅证。
耿丹图书馆自开馆以来文献借阅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到馆率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拓展不断提高;另外,图书馆每月评选“阅读之星”,予以加大借阅权限和借阅范围等奖励。而且,诸如每年四月图书馆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读者参与,营造读书氛围。这些活动使图书馆逐渐变成有温度、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中心。
□馆长风格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能否简单介绍下自己?
因着中国最大的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缘故,位于北京顺义牛栏山的耿丹学院成为目前关注度很高的一家民办大学。俞敏洪在去年担任了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理事长一职,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路――要办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图书馆是一个大学的心脏和大学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俞敏洪在办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拿50万元买了2万本人文社科类经典图书给学生们。在4月26日的校园读书月活动中,他还为全院教师和借阅数量前200名的同学赠送图书。
耿丹学院图书馆也在致力于为学生们服务,并在不断进步;如今,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文化中心,更已成为辐射周围社区的文化中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该校图书馆馆长付瑶,听这位有着30年图书馆经历的图书馆人分享他们的阅读推广之道。
图书馆要变成辐射周围社区的文化中心
□很多人是因为俞敏洪而特别关注耿丹学院的,在您看来,他给耿丹学院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倡导读书,俞敏洪在各种场合,不断发出读书倡议,捐赠图书、推荐图书,邀请名家到耿丹办讲座,营造校园读书氛围。他还请来武汉新东方学校原校长李杜任耿丹学院院长助理兼语言系主任,李杜除了亲自选书,还组织读书沙龙活动,目前图书馆语言馆每周一、周二、周三晚上都会举办两个半小时的“一字一句读经典”读书沙龙;这些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凡是去过耿丹学院的人会赞叹说,这里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耿丹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空间使用理念是什么?
■耿丹图书馆是由原北京维尼纶厂厂房改造的,高高的屋顶、高高的窗,方正的建筑,洒满阳光的阅览室,处处流露着过去年代的工业美。我们空间使用的理念就是亲近读者,营造温暖、便捷、惬意的阅读环境。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阅览家具,软化阅览环境,增加阅览空间的舒适性,收到不错的效果。
□你们在图书馆的服务方面有哪些自己的主张?免费向公众开放吗?
■耿丹图书馆2006年10月建成开馆,目前馆舍面积1.1万余平方米,藏书60余万册;开放12个服务窗口;周开馆时间119小时(日均17小时)。图书馆依托北京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及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等的资源共享,可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
耿丹图书馆的服务特色是开放、公益、便捷;图书馆所有资源开架借阅、电子资源免费使用;馆藏书刊、文化展览、读书沙龙等免费向社会开放;校内外读者全部无偿办理借阅证。整个大厅及自习、休闲区(包括展览厅、学生自习室、考研自习室、电影音乐厅、休闲咖啡角)无监控、无门卫、无门锁,自由出入。
□目前图书馆志愿者不少,但学生自治不多,耿丹图书馆只有9名正式馆员,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图书馆的学生义工和勤工俭学生做的,你们是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的?
■耿丹图书馆的管理特色就是学生参与服务与管理。图书馆自2006年建馆之日起,就组建起一支学生义工队伍。他们与馆员一起承担图书馆书库维护、读者接待、图书加工、活动组织等各项工作,还负责管理自习室、科技图书馆、艺术图书馆等。耿丹图书馆义工队伍每年进行招新、岗前培训、岗位分配、工作考核等,新老义工交替过程中,他们的奉献精神也在一届届传递。这支队伍八年来一直坚守在图书馆各岗位上,让“图书馆义工”这一称号成为耿丹的骄傲。另外,图书馆还与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和集体实践机会,不定期邀请他们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为图书馆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收到很好的效果。
□图书馆在网络时代面临挑战,你们怎么吸引同学们到图书馆来?
■近年来,为了吸引大家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利用好图书馆;我们多次进行业务格局调整,最大限度地整合院内外各类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改善阅览环境。
我们将图书馆划分为三大区域,专业学习共享空间、社会开放阅读空间和自习及休闲娱乐空间。我们按照学院的学科设置分为人文馆、语言馆、艺术馆和科技馆,提供一站式文献获取和专业学习服务,还设教学区、答疑区、交流讨论区等。我们邀请各系部将专业学习及辅导引入图书馆专业学习共享空间,把专业课堂开到图书馆,比如,科技馆设立了“数学辅导中心”,数理部教师每天坐班辅导等等。这些举措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此外,图书馆在学生自习区域开设了音乐电影厅、休闲咖啡区和开放书架。区域内动静相间的布局、时尚前卫的装修风格,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在社会开放阅读空间的建设上,耿丹图书馆逐步向区居民免费开放图书馆借阅处、文史馆、文化展厅等区域,社区居民无条件利用图书馆资源;并为牛栏山政府、牛栏山一中、牛栏山周边企业技术人员等免费办理了借阅证。
耿丹图书馆自开馆以来文献借阅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到馆率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拓展不断提高;另外,图书馆每月评选“阅读之星”,予以加大借阅权限和借阅范围等奖励。而且,诸如每年四月图书馆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读者参与,营造读书氛围。这些活动使图书馆逐渐变成有温度、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中心。
□馆长风格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能否简单介绍下自己?
■我自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图书馆工作,到今年整整30年。30年来我经历了图书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尤其几年来图书馆快速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面对挑战的这个过程让我非常享受,我喜欢不断升级变化的图书馆技术与服务,喜欢不断拓展的新的服务领域,喜欢共建共享带给图书馆人的进步和提升。于我而言,最幸运的是找到这样一个平台,有机会参与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并成为这里第一任图书馆馆长;有机会把自己的理想慢慢变成现实。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4-04/29/content_14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