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交流常态化,学习研究系统化——耿丹学院举行第二次学生工作培训交流会
2020年10月19日下午,耿丹学院副院长刘林、学生事务办公室全体老师、招生就业办公室全体老师以及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们齐聚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培训交流会。会议由学生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高明平主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五位老师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分享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55度爱,保持温暖又舒适的距离。工学院辅导员胡腾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真书院学业发展指导工作体系为例,深入系统地解读了高校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如何对标未来。她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到与学生的关系距离,要保持55度的热爱—温暖而又舒适的距离,以“大事业,小工匠”的情怀,将辅导员这份崇高的事业坚持下去。
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搭建学生工作体系。工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张磊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介绍了“一体两翼式”的工作体系,分享了该校的学生学业辅导与辅导员专业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浅谈了学习后的工作思考,表示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整合资源,促进自身学生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
互联网时代下,舆情管理新挑战。国际设计学院辅导员卞伟诚就目前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新闻游侠”盛行等特点,如何改变工作方式,迎接挑战,提升舆情管理工作,展开了分享交流。他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特点以及高校舆情事件发生的因素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舆情应对五大原则。
“兵卒”的“将帅”情怀。人文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刘妍就参加的北京高校辅导员“学生发展辅导与就业”专题培训会,向大家分享了学习培训的感受与思考。她表示,培训学习能够让老师们“走出来”:看看其他高校的“辅导员”在做什么;“交流一下”:是不是其他高校“辅导员”也有同类的困惑;“找差距”:我们与其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有什么不同。作为学生工作的“触角”、“兵卒”,应树立“将帅”情怀,将学生工作开展的体系化、规范化、职业化、品牌化。
宏观把握、微观切入,全面、深刻、清晰认识“辅”“导”“员”。学生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高明平强调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学生健康成长中肩负的神圣使命,要通过学习、思考、总结,回归本质,提升职业素养,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宏观把握、微观切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规矩人、生活上的正派人。同时,要在全院范围内达成“学生是学校的学生,而不是学工们的学生”共识,调动全院育人资源,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习心得分享结束后,我院副院长刘林做总结发言。她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学习是自由的,不受时间、地域、资格等因素的限制,通过外出培训、分享交流、查阅资料等多样化形式,将理论的学习常态化、系统化;学习是可借鉴的,培训交流是借鉴学习、寻找差距、共享成果的得力举措,也是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学习是致用的,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做事与成事。最后,刘院长希望学工队伍的老师们,能够关注学生特点、重视群体差异,注意方式方法,全方位、全过程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供稿单位:学生事务办公室
编辑发布: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