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邀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举办讲座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1日 17:22:59 浏览次数:

    2015年1月19日,在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培训会”上,邀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为全院教职工做主题为“涌动的潮流――关注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态”的讲座。

    讲座共分三个部分,即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因,动向,动态。他在阐述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因时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因此,当代教育改革的动因总共可分为政治动因,经济动因,社会动因,科学动因,数码动因,文化动因,生态动因,思潮动因等七项,它们是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需要,缓解贫富分化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促进经济走出低迷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和维护民族传统的需要,推进民主改善民生的需要等,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产生社会不同群体对教育的不同诉求,引发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在公平,质量,价值取向,实用性,以及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等方面发生改变,从而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推进教育改革的动因。

    在阐述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时,陶西平着重分析了教育改革的五个动向,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追求目标进行对比,并且引用了UNESCO发布亚洲高等教育分析报告,OECD公布就学公平性的国际评比结果,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PISA2012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测评结果和2014年全球信息技术排行榜等权威数据进行分析。并谈到了“慕课”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和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在阐述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态时,陶西平说,学校改革与提高学生成绩水平是当前全世界各国政府的优先任务。为什么教育改革没有带来结果的改变?马斯特斯认为: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关注用什么样的机制,来确保以上宏观改革战略改变日常的课堂教学与学校领导实践。人们很少关注有关微观层面改革重要性的国际经验与研究证据。陶西平在讲座最后说,面对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重托,面对复杂的环境,多重的困惑,民办教育工作者要发扬老一辈民办教育开拓者不懈追求的传统,弘扬有定力、能创造、肯担当、讲诚信的民办教育家精神。

    陶西平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深刻,分析性强,所引用数据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对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我院下一步的建设起到很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广大教职工被他的讲座所深深吸引,意犹未尽,讲座结束之后纷纷拷贝讲座所使用的PPT,进行深度学习,并在部门讨论会上集中进行了研讨。(综合办公室供稿)


 


    人物介绍:


    陶西平:湖南省益阳市人。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