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耿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5-12 10:20:13

关于做好耿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帮扶工作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坚持“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精准帮扶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学业提升: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降低挂科率,提升学业成绩。

能力培养:通过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心理赋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缓解经济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

资源整合:建立校院两级联动机制,整合师生、课程、实践等资源形成帮扶合力。

三、帮扶对象

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点帮扶以下四类:

1.不及格科目学生(如挂科2门及以上、学分未达标等)

2.学习基础薄弱但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

3.有学业帮扶需求的学生

4.有其它帮扶需求的学生

四、帮扶工作实施

(一)筛选学业帮扶对象,建立“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朋辈”的助学四轨并行制

各二级学院要组织辅导员结合教务系统及家庭经济困难生需求调研(各二级学院的调研结果将私发给各负责人,供参考),完成所有受助学生摸排工作,筛选出学业学习困难或有学业帮扶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建立日常联系机制,“一生一策”进行帮扶。

1. 辅导员助学

辅导员要针对所带班级所有受助学生全面摸排,重点关注不及格科目受助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思想情况,确定本学期帮扶对象。与帮扶对象建立日常沟通机制,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习困难原因,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励志奋进,积极主动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好资源主动求助,期末争取取得好成绩。形成谈话记录,留存备查。

2. 班导师助学

    二级学院协调帮扶对象所在班级的班导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定期辅导答疑,并做好学生帮扶记录(记录在班导师工作手册中),跟踪学生学习进展。

3. 任课教师助学

二级学院协调帮扶对象对应课程的任课教师,组织任课教师“一对一辅导”、“查漏补缺”。

4. 朋辈小组助学  

   二级学院动员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或党员,成立“学业帮扶志愿者团队”,收集整理各专业课程课件、习题集、优秀笔记等,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辅导。开设“学霸讲堂”或者学业帮扶志愿帮扶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科目或者难度较大科目开设专题辅导班。

(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组织其它能力提升活动

   二级学院需联合学校就业部门或校企合作单位开设免费技能培训(如办公软件、数据分析、面试技巧等),或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提升受助学生综合能力的特色活动,每学年至少1次,有针对性地提升受助学生未来就业能力。

(三)激励机制

1. 对进步显著的受助学生,二级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表彰,并优先推荐其评选“学习进步奖”奖学金。

2. 对表现突出的班导师、任课教师,在学期末工作考核时适当予以倾斜。对于表现优秀的志愿者,二级学院可授予“帮扶之星”的荣誉称号,并颁发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长。

五、材料提交

请各二级学院于本学期考试周开始前将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帮扶工作报告(模板详见附件)、帮扶活动照片及宣传报道链接等工作材料提交给饶雪妍。

六、工作要求

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学院实际自行搭建帮扶体系,体现资助育人特色。帮扶工作的核心是建立信任、助力赋能,保护隐私既是对学生尊严的维护,也是教育者专业性的体现。相关老师在组织帮扶活动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不可差异化对待学生,严禁私下传播学生成绩、家庭情况等隐私内容,避免使用“差生”等标签化语言。单独辅导尽量选择独立空间,不得在公共场合提及学生薄弱科目或具体分数。要尊重学生意愿,允许其自主选择帮扶形式(线上或线下)。在二级学院宣传的过程中,如涉及到帮扶信息或学生个人照片,需征得受助学生的同意。老师们要积极动员受助学生针对个人学业情况查缺补漏、精益求精,从正面鼓励学生励志奋进、自立自强,避免学生抵触情绪和负面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