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台湾研修】董天娇,2012级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6日 17:07:02 浏览次数:
交流经历:2015年2月-7月赴台湾育达科技大学研修学期一学期
【温・暖】
记忆还停留在3月2日,飞机刚刚降落在桃园机场的那一刻,那时候是初春,正是北京乍暖还寒,还需要裹着羽绒服烤着暖气,而土地还是光秃秃的时候。此时在台湾却已经能感觉到这里略带温暖气息,放眼望去,尽是大片绿地和热带植物。刚下飞机,“台湾欢迎您”几个繁体大标语和一面巨大的台湾风光画引入眼帘,周围的一切都被繁体字包围,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出了机场就看到来接我们的台湾朋友已等候多时,也是在这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生动的台湾腔。听起来慢条斯理的,谈吐间又透着几分俏皮。一路上心情澎湃,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与众不同。即使在来到这里之前已经看过很多介绍,心里勾勒了许多场景和计划,但是此时此刻,每分每秒都不断刷新我对台湾的认知,此时的台湾就像谜一样等着我去发掘去寻找去开拓。
【心・暖】
当我踏入育达科技大学的时候,就被面前的“广亚大草原”吸引住了,小小的山坡上披着嫩绿的草坪,几只栩栩如生的雕塑绵羊在草原上奔跑,建校人陈广亚老先生的雕像坐落在草原前,夕阳西下,默默注视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学生们年轻的倩影。
我在这里的专业是华文传播与创意,虽然系里人数不多,但是能感觉到这个专业十分有团队精神,老师们和学生的关系十分亲密。怕我们刚来这里吃不习惯,主任特地点了水饺和我们一起吃,聊聊最近的生活。整个过程轻松活泼,觉得老师们十分风趣,还很贴心,生怕我们哪里不适应,这样的气氛让我渐渐放松了下来,更有信心融入新的环境中去。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边学习边游历。因为我的专业是会展策划与管理,所以通过多走走多看看来积累创意和开拓眼界很有必要。独自一人去台北的华山、松山创意园区参观展览;坐上便捷的捷运,来到南港展览馆参观国际展览;或者跑到高雄的文创区・・・见识到许多展览是一方面,然而我提高最多的是应该是交际交流能力和胆量。感受最深刻的是,在台湾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怕迷路,只要问一下路边的阿嬷,商店的老板,放学的学生,正在打扫的环卫工人・・・总之无论是谁都会放下工作,停下脚步然后耐心为你指路。我永远不会忘,有一次问完路道谢后,那位先生微笑道:“没关系的,我们是一家人!”那一瞬间,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城市里,突然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忆・暖】
第一次骑机车兜风;第一次和台湾同学出去玩;第一次住民宿;第一次去夜市;第一次纪录片课外拍;第一次在宿舍吃火锅;第一次表演跳舞;第一次玩滑翔伞・・・和好朋友在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的趣事,写不完的第一次都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愿永远不要删档。
此外,客家文化让我印象颇深。育达科大位于客家人居多的苗栗县,这里有很多关于客家的文化遗址和客家族聚集地,因此它是一所具有客家风情的学校,很多学生都是客家人,这也让我对客家文化产生了好奇,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人文系举办了客家美食研讨会,邀请了许多专家和客家厨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座谈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见识到了许多客家美食,更多的见识到了客家文化的美食表现。
学校坐落在安静的郊区,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虽没有台北那么便利,但是静谧的环境造就了它十分适合学习与思考。上学这件事不止是老师授课给学生那么简单,台湾所有的学校除了上课以外,课余生活可是相当丰富的!在这里,我参加了学生会,活动接二连三,而且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一个活动刚刚开始,他们已经想好后面更有趣的活动了,就是为了不断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大家都忙个不停却乐在其中。说起我第一个参加的活动就是作为沈玉琳演讲的接待人员,首先为了保证流程的顺利,开了连续几天的会议确定活动流程。当天我们提前很早就赶到活动中心布置场地,摆放椅子、布置演讲台、铺红毯、组织学生纪律・・・而且活动开始后也要时刻关注现场。在参与的过程中,我才明白所有的工作者在保证大家有良好的体验背后付出的辛劳与汗水,也看到了一种默契十足的团队精神。
四个多月的时间,我在台北迷失过,也惊叹这里的繁华和便捷;也在台中骑着“Ubike”在风中驰骋;还在台南吃了许多道地美食,回味至今;更在台东漫步,骑着电动机车逛逛停停看看。台湾,每次回想起来,记忆里是一片灿烂的景象,不仅是风光的灿烂,以及这里蕴藏的丰厚的人文和历史文化。
庆幸我有机会可以参加台湾研修,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色彩,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感受到台湾文化的多元性,真的十分引人入胜。现在听到”暖暖”这首歌,对于我来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