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访谈 |(耿丹优秀校友)春光大好,莫负韶华

发布时间:2017年6月8日 14:39:36 浏览次数:

    罗瑞鹏:2011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    


    现工作单位:大通金融集团 SEM分析师  


    


 


    周末的早晨,天空湛蓝如洗,和熙的阳光照到屋内,清脆的鸟鸣不时从窗边传来,仿佛是六年前无数个从宿舍床上惊醒时的情景再现,六年前学生时代的点滴就像发生在昨日。    


    从千里之外的家乡风尘仆仆初到北京被热情的学长学姐们迎接时的感动;在宽松的课堂学习知识认识小伙伴的新鲜;第一次登上耿丹礼堂表演节目时的紧张与忐忑;期末头一天晚上借着路灯通宵达旦;与小伙伴攀比考试成绩的怅然若失;图书馆内偶然寻到一本好书不知天色已晚;与好友趁着夜色爬图书馆前柿子树偷柿子的紧张;夜半与舍友一起打着手电去操场北部的老旧建筑区“探险”;又或是独自坐在无人的高大杨树林中听着风吹树叶哗哗作响时思考。四年的时光承载了太多难忘的瞬间,每想到此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欢乐。    


    当然,大学生活不仅局限在校内,还有和社团伙伴去其他高校参加研讨讲座;奥运会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中心参与志愿工作,皮划艇决赛时溜到现场去偷看比赛见证老表运动员夺金;因为参加花博会志愿者错过国庆60年阅兵方阵的遗憾;社会实践发小传单跟社区大妈小区保安斗智斗勇。彼时的开心或难过,自鸣得意或委屈巴巴,此刻都化作最珍贵的回忆。    


    如果说生活的充实是人成长的土壤,那思想的进阶便是成长的阳光。不论是出身迥异行事不同的同学的言行,年轻老师们激情四射或严肃认真的教学方式,还是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又或特立独行眼光独特的老教授。每一个出现在生活中的人总能带来不一样的触动和感受,不论课堂内外都是学习之处。在这种多元文化碰撞的环境中才能使人稚嫩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成型,并最终给自己指明未来想要前进的道路。    


    象牙塔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美好,再优秀或不济也迟早要面临社会的“审判”。考虑再三,当年的我拒绝了回家乡讨铁饭碗的道路,选择了留在北京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生活。一路走来,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经历了痛苦与迷茫。有少不经事犯下大错被解雇的无奈;有排名倒数被竞争对手热嘲冷讽的羞愤;有努力工作却遇到同事无端指责和阴谋算计。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力拔头筹发言紧张到语无伦次的尴尬;有晋升成功后难掩内心喜悦的自来笑;有遇到瓶颈时意外得到同事真诚且无私帮助的感动;有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谋事时的兴奋与激动。酸甜苦辣冷暖自知。社会的发展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情绪变化产生丁点波动,只有不断校准自己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把自己调整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模式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     回忆总是美好,有遗憾也是必然,时至今日,我从没预料到工作的变化竟然会要求现在的我必须具备更专业的英语、高数和计算机水平才能胜任,而这些却是当年在学校时所深恶痛绝,为了跟上工作的步伐,我不得不利用空余时间对那些本该在校园内完成筑基的内容重新学习,才发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花费很多精力无奈的同时只能不断自我安慰:哪怕现在开始也不算晚!   


    最后,引用一首《金缕衣》送给韶华正当时的学弟学妹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珍惜现在,把握当下。(国际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