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走近于慈江老师的“真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16:23:24 浏览次数:
10月20日傍晚,耿丹通识教育中心与图书馆联袂邀请本院于慈江老师作主讲嘉宾,开启了“真人图书馆•通识夜话沙龙”第一期活动――《与旧书结缘――从〈大汉和辞典〉说开来》,赵爬鲜Α⑶裎袄鲜Α⒔慧老师主持了嘉宾对话。学院综合办郑艳兵主任、教师发展中心王洋老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了交流。30多位师生共同分享了此次活动。
于慈江老师在贵州一个山沟里的偏远厂矿长大,凭着背字典、好读书、爱学习的功力在高考前三个月由理科生转为文科生,1980年以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从此与文学结缘,开始了文学研究与评论生涯,并于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后曾在美国学习并工作达15年之久。于慈江老师深得活到老、学到老三昧,从北大本科、硕士毕业后,又续取得美国Thunderbird的MBA、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学博士三大学位。于慈江老师不唯一心向学、家藏10万余册好书,尤能锲而不舍地乐善好群,频频在讲台上真诚地指导同学们学知识与修品行。
于慈江老师是次演讲用心良苦,从他酷爱并收藏多年的13卷本《大汉和辞典》讲起。这是日本学者诸桥辙次历经战火摧折、费时35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特大型汉语词典。这种工匠精神源于文化人的诚敬之心。于慈江老师对待文字、工作、人生都贯彻了这份严谨。他还和大家分享了钱锺书酷爱阅读、批注字典并由此赢得英国人尊崇的故事,以及当年好多人通过读背字典而快速成才的故事。于慈江老师强调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生成长的根基。他为我院恢弘的图书馆建设规模而赞叹,为有满满一大库旧版图书而兴奋。他还特意郑而重之地为“旧书”正名,认为那些旧书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能够作为积淀流传下来便堪为经典。他也表达了失却旧书如同失却老朋友一般的爱书人情结。
于慈江老师在贵州一个山沟里的偏远厂矿长大,凭着背字典、好读书、爱学习的功力在高考前三个月由理科生转为文科生,1980年以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从此与文学结缘,开始了文学研究与评论生涯,并于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后曾在美国学习并工作达15年之久。于慈江老师深得活到老、学到老三昧,从北大本科、硕士毕业后,又续取得美国Thunderbird的MBA、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学博士三大学位。于慈江老师不唯一心向学、家藏10万余册好书,尤能锲而不舍地乐善好群,频频在讲台上真诚地指导同学们学知识与修品行。
于慈江老师是次演讲用心良苦,从他酷爱并收藏多年的13卷本《大汉和辞典》讲起。这是日本学者诸桥辙次历经战火摧折、费时35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特大型汉语词典。这种工匠精神源于文化人的诚敬之心。于慈江老师对待文字、工作、人生都贯彻了这份严谨。他还和大家分享了钱锺书酷爱阅读、批注字典并由此赢得英国人尊崇的故事,以及当年好多人通过读背字典而快速成才的故事。于慈江老师强调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生成长的根基。他为我院恢弘的图书馆建设规模而赞叹,为有满满一大库旧版图书而兴奋。他还特意郑而重之地为“旧书”正名,认为那些旧书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能够作为积淀流传下来便堪为经典。他也表达了失却旧书如同失却老朋友一般的爱书人情结。
在座的同学纷纷表示,读书增加了自己的人生底蕴和勇气。在座的老师则表示,要以身作则,爱书读书并感染更多的人读书。整场沙龙气氛热烈,尽管比预定的结束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大家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最后,于慈江老师举了杨绛先生《干校六记》里的一则对话,来说明“读书”是乐观的源泉,“没有书”的生活是无法理喻的。(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