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潘露辰同学获得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学士学位
潘露辰同学在视传专业教师与国际部教师的推荐与帮助下,于2014年9月赴DIT进行专业学习。就读期间,她选择了《Image Making》、《Design for Digital Media》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两个方向导师John short与Brenda Duggan的认可。
以下为视觉传达教研室对潘露辰同学的访谈。
大三结束后,选择去DIT学习,出于达成怎样的目标?
潘露辰:首先,出国留学一直是我的梦想。选择在大三结束后赴海外学习,主要是想把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修完,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以扎实、稳固。另外,本科毕业后,我打算申请海外学校进行硕士学位深造,这算是对海外生活的一次预热吧。
现在回想起来,你在都柏林机场下飞机的那一刻,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潘露辰:当时既兴奋又焦虑。兴奋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期待。在这里我是个外国人,没有人认识我,但他们会对我露出笑容、发出问候。我想我可以重新塑造自己,一个更加积极、热情的自己。而焦虑,主要是出于对语言环境的恐惧,衣食住行都需要用英语表达,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后来,我发现我很快就适应了,只要有一点英语基础,并敢于表达、善于学习,你一定会很快适应语言环境的。
与耿丹学院进行比较,在教学方面DIT有哪些不同?
潘露辰: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两个学校的课程门类设置非常一致,都围绕着利用传统媒介、电子媒介有效地传达信息来展开。
DIT的课堂比较轻松,但学习气氛浓郁,每个同学都很拼。来到这里,我几乎没有在12点钟前睡过觉。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创新,鼓励同学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并且这在考核中占有不少分数。同学们在课下,会根据老师规定的主题,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做背景知识的调研、学习。
DIT老师的语言更加幽默、诙谐。例如,教我Image Making的John short非常幽默,他常常对班里学习勤奋的学生说:“I hate you, you always make me feel I am a lazy man!”
DIT重视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门课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过程记录册,这是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老师必须看到你的过程才会认可你的结果,否则会取消你的考核资格。
DIT的网络环境与硬件条件较好。教室与图书馆里有打印机与扫描仪。可以通过刷卡(校园卡)的形式支付。无限网络几乎是覆盖整个校园的,同学们使用起来很方便。
通过一年的海外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潘露辰:首先,当然是获得了海内外双学位。其次,通过一年的海外学习,我变得更加独立、更加开朗了。这种变化应该是国外的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造就的。再次,提高了英语能力,克服了长期以来对英语的畏惧。与此同时,收获了国际视野。最后,收获了一群热情活泼、有创造力、充满正能量的国际朋友,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再次恭喜你获得了DIT学士学位,你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潘露辰:我打算继续在欧洲深造读研,初步选定了伦敦艺术大学的数字媒体方向。目前正在紧张地准备自己的作品集。最后,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也感谢学院提供给我海外学习的机会。(艺术设计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