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德国专业实习】王启明, 2011级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
交流经历:2013年9月15日至11月19日参加德国(汽车技术故障检测与维修)专业实习项目
记者:通过中德文化交流课程,您能为我们解答一下为什么德国的大学没有围墙吗?王启明:德国在我的脑海里是一个不那么喧哗的都市:没有过于招摇的商业街,没有熙熙攘攘的闹市区,没有随意行走的烟民吞云吐雾,也没有北京这样遮天蔽日的灰暗…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也体现着他们的民族修养,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出现过多的,或者至少要少于许多西方国家的犯罪事件发生。街上没有警察,也意味着人民信任这里的治安环境。既然社会整体都处于一个稳定、和平的状态,对于学校而言,围墙恐怕会成为学生与社会连接的隔阂。德国的学校希望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西方开放思想所带来的益处,并且要让人们深入了解进而肯定他们的大学。
记者:您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项课程,为什么?
王启明:就个人而言,我还是倾向于发动机的故障检测及其维修这项课程。听上去这是个专业知识极强的课程,但实际上,简而言之,就是把发动机先接上电脑,然后运作,电脑显示故障位置在哪里,就打开哪里进行检修。拆发动机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了。从细小零件的位置,装配技巧甚至零件方向,顺序的排列,或者是活塞的拆装,又或者是一些复杂的空气过滤装置的拼装,都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请教,甚至是不断地出错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完成的一项任务。
记者:您觉得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德国F+U学院的地方?
王启明:在我看来,学院的课程设置方面,其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鉴于东西方的教育制度迥然不同,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将能力培养和兴趣培养的相融合,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诸如金工实习、模型制作等。与此同时,适当削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些课程。
记者: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还开展了哪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呢?
王启明:在没有课或者双休日的时候,我们部分同学以自助游的形式结成小组,共同游历了德意志共和国的几座城市。无论是在通往异地的火车途中,还是在城市中,亦或是在风景游览中,这些都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体验。譬如,我们游历了邻近城市莱比锡、德累斯顿,位于西德的法兰克福,还有首都柏林,边境城市特里,参观博物馆时造访过的茨维考,小城布劳恩等。除了旅游之外,课后时间爬上后山,一睹一望无际的丘陵上绿茵茵的田野,或者骑车一路留下山坡,在山下超市购置了一系列“补给”之后,满载而归的爬上山坡……这一切,都是我在德国难忘的回忆与经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