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2019级于淼同学荣获“首都校园励志人物”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8日 10:19:38 浏览次数:

2020年是决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展示资助育人及学生资助促进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献礼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月至9月,北京市开展“助学圆梦育新人决战决胜谱新篇”学生资助评选宣传活动。我院2019级于淼同学历经学校评选推报、北京市初评、宣传展示、以及综合评审等环节,与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杨亿慧、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郭莹等30名学生荣获“首都校园励志人物”荣誉称号。


005474337f4295ae47cf6ee381c04ca.jpg


925日下午,北京市学生资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市少年宫剧场举行,对“首都校园励志人物”“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等获奖人员进行隆重表彰,我院学生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高明平、学生资助专项老师考菲菲以及获奖学生于淼参加了颁奖典礼。典礼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凯指出,学生资助是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他强调,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需要做好的工作,北京市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首都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在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机制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分析今后五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助需求的变化情况,着手绘制“十四五”学生资助工作蓝图,为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00927094834.jpg


典礼现场,获奖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党和国家资助与关怀下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迎难而上的励志故事。知感恩、懂孝道,做孝心美少年的许紫涵;身体不便却用坚强的毅力成长为首都新时代好少年的沙瑞欣;从感到落差再到用行为解决问题、回报社会与他人帮助的李博艺;自强不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王媛媛,他们的真情讲述,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学生资助工作的温度和力度,诠释着首都学生资助的时代强音。


76605cf244fcd3f5665e58ba64578b1.jpg


我院2019级于淼同学4岁时因中耳炎导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丧失了大部分的听力。年幼的他无法像正常人捕捉到声音的魅力,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学习说话。他的父母义无反顾地变卖家产,带他来到北京市的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做治疗。从那时起,医院就他的“家”,一次治疗疗程就要持续两个月,每天输液能多达5个小时,他的手背、脚踝、额头都留下了无数的针孔,肿胀的手背、和脚踝,也成为了他心中抹不去的记忆。但最艰难的还是学习说话。从4岁开始到19岁的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看、听、摸”的学习训练,模仿语训者的发言,练习拼读字、词、句,大量的语言训练,终于让他能和正常人一样进行交流。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的他通过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自强自信、热爱诗词的他更是代表耿丹学院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在报名的40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百人团选手,并在第7场以百人团答题正确率第一的成绩冲上了舞台。如今的他,积极乐观,兴趣广泛,考取了素描4级,学会了打羽毛球,并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的体育类比赛。


676781730fd629107372915bd7009f0.jpg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站在央视舞台上的于淼说:这是我最爱的诗,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荣幸,更是一种勉励。我想,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将永远鼓励着我不忘初心、不断提升自己,完成少时许下的的期待和梦想。

“首都校园励志人物”的评选,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自强自立的青春风貌,用身边的榜样和先进的事迹鼓舞着、激励着新一代青年矢志不渝地追求青春梦想。近年来,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努力建立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逐步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延伸拓展,通过“自强之星”、“励志人物”等评选活动,挖掘自立自强典型事迹,发挥校园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着耿丹学子学习奋发图强、励志成才,肩负起新时代的强国重任。





供稿单位:学生事务办公室

编辑发布: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