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赛场展风采,多元交流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16:47:06 浏览次数:

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5年6月25日,第八届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耿丹学院校赛的决赛在校内顺利举行。此次比赛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较量,更是不同文化间交流与碰撞的舞台,吸引了小学期在校师生的关注。

01.jpg

本次大赛的评委阵容十分强大,由七位资深教师组成。他们分别是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人王秀红老师,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王小宇老师,大学英语教学部外教Nikki,以及徐钰程、卢虹宇、黄佳伦和曾烨老师。他们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跨文化经验为比赛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

 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进入校赛决赛的12名同学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二级学院。他们组成三人的小组,配合默契,以认真的准备和全英演绎,诠释了跨文化能力的魅力。在跨文化案例展示和解析环节中,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展示,每组展示时间为8-10分钟。展示结束后,评委们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提出了一个针对性的问题,旨在进一步考察选手们的跨文化理解和应对能力。在名言名句解读环节中,每个小组分别上台选取幻灯片中的一个数字,幻灯片上显示相应的名言名句和名人姓名,小组中的一名成员需在2分钟内对名言名句进行解读,这一环节不仅考验选手们的语言能力,更考验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想的理解。

第一组的剧本《文化碰撞》讲述了Lisa、李雨桐和莱拉三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筹备文化节的故事。从节目形式的争议、场地布置的冲突,到时间安排的僵局,再到矛盾的激化与最终的理解和解,展现了在合作中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种种问题,以及她们如何通过沟通与理解达成共识,成功举办了文化节。

 

02.jpg

(第一组张狄、林怡婷、张紫沐)

第二组的《家的味道》则聚焦于中国留学生王琳与德国房东Mark夫妇的生活点滴。从提议举办“家的味道”晚宴,到品尝中德美食时的文化误会,再到幽默文化差异的交流与共鸣,细腻地描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家”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体现了文化的融合与包容。


 03.jpg

(第二组李楚傲、郭羿彤、杨一鸣)

 

第三组的故事《跨文化邂逅:从误解到共鸣》通过刘云、David和Chelsie三位角色在咖啡店、酒店等场景中的相遇与交流,展现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与误解,以及通过沟通和理解达成的共鸣,强调了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06.jpg

(第三组马天鑫、林汤千、徐世贤)


第四组的《海关奇遇记》以机场海关为背景,通过游客与海关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如礼物误会、物品申报、肢体语言差异和拍照规则等问题,生动地展现了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通过耐心和理解来消除误解,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尊重。

 

08.jpg

(第四组周亮希、龚玥、刘琪)


比赛最终结果揭晓,特等奖由第三组获得,他们将代表耿丹学院参加北京市的复赛。一等奖由第二组获得,二等奖由第一组获得,三等奖由第四组获得。评委们对每个小组的表现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在跨文化理解和沟通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素质和潜力。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此次比赛对于参赛选手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寻求共识、解决问题。在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浪潮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能力已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素质。对于社会而言,这样的比赛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的人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通过这些生动的剧本故事,我们看到了文化差异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通过沟通、理解和尊重来搭建起交流的桥梁,让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供稿单位:大学英语教学部

编辑审核: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