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教师海外进修】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专辑
在课程方面,我选择了语言学院IBL专业开设的三门课程,即口语交际和商务英语(Oral Communication &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以及国际贸易和全球一体化(International Trade & Globalization)。
这几门课程既与大学英语教学密切相关,又涉及商务贸易等专业知识,可以说是将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大好契机,顺应了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到达都柏林虽然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DIT的以下三个方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 教学资源。DIT校区分布整个都柏林市,比较分散,但几乎每个校区都会有一个图书馆,学生可在各个校区的图书馆借阅读书并使用图书馆其它学习资源。藏书丰富,适合各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学习使用。同时,各教学区教学楼均有WIFI无线网络覆盖,教室也都有网络接口,上课时,教师可随机调取某网站的视频网页,向学生展示,或要求学生观看某一主题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或发言。如此,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 弱化信息传递,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几乎所有课程都没有固定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凭借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教师在课程教学总体框架下会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变动。课堂上会发一些材料,供学生课上阅读讨论或做练习。教师也会介绍本门课程的参考书目,发到学生邮箱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到图书馆借阅以扩充知识,开拓眼界。在授课方式上,几乎所有教师都非常注重认知引导,而仅仅是知识灌输和信息传递,很多情况下,教师不会给出正确答案,也不需学生达成统一共识,学生要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适度的饥饿感似乎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 培养开放性思维,注重分组讨论。DIT里外国学生很多,文化形态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浓厚的国际化学术氛围。人们欢迎各种观点与声音,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意识和风俗习惯表示尊重与包容。学生们了解了异国文化之后,反过来对自己民族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另外,DIT的几乎所有课程都要进行分组,依据所承担学习任务不同分为固定或非固定。有的需要合作做presentation, 有的需要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某项课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会有很开放的思考空间,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自由发表见解,在讨论、思考与阅读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国庆期间,我们参加了由爱尔兰中国学联举办的联谊活动。同时,也利用周末时间参观了都柏林的主要博物馆、艺术馆、城堡和教堂,在课堂学习之余,努力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切身体会爱尔兰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