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京顺希望小学学生的大学校园初体验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5日 9:32:47 浏览次数:

    红烛行动是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弱势儿童帮扶红烛行动旨在帮扶北京贫困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孩子们而专门组织开展的活动,是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发挥其教育领域的优势而组织开展的教育关爱项目,从而改善这些孩子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承接了2016至2017年由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公益项目 “红烛行动――社工陪伴,快乐成长”。人文系师生将利用专业特长和全院学生志愿者资源,通过定期为顺义区京顺希望学校和太阳村的孩子们开展“快乐课堂”、“四点半课堂”、“看北京爱北京”、“儿童个案与小组服务”等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丰富其课外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并陪伴他们一起应对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的“看北京爱北京”活动地点选在了美丽的耿丹学院,参观主题为“科技校园、艺术校园与人文校园”。12月12日,人文系郑莹副主任、刘达青老师以及2014级社会工作9名学生带领京顺希望学校60名小学生来到耿丹学院,体验大学校园。



    孩子们的“科技之旅”主要参观了智能工程系的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金工实习车间。在智能工程系徐胜云主任、邓嘉祥、何长亮、陈志鹏、冯郭莉老师和学生的讲解下,一起观摩了3D打印机如何工作;自己动手控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还感受了机械制造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



观摩3D打印机打印成品









在参观金工实习车间


    在艺术设计系,孩子们来到动画专业工作室,在动画专业李靓老师的细心讲解下,学习了如何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连环动画;随后观看了耿丹学生的动画作业,令人捧腹的卡通形象跃然荧幕之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深深吸引,惊叹之余迸发出许多奇思妙想,最后开心地与动画专业毕业生的作品“毛怪”合影留念。




听动画专业老师讲3D动画设计




与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毛怪”合影


    随后孩子们来到了ShowBIM工作室,听林植潘老师讲解“蜗牛餐厅”的设计,超“极”生产线的环保理念和寓意,并参观艺术系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的工作室。林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蜗牛餐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艺术系的最后一站,孩子们来到艺术设计系二楼参观学生形态认知课程的作品展。王洪洲老师和艺术系学生给孩子们解释了如何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小木棍、订书钉、西瓜等,转换成不同的形态,让他们惊奇不已。




欣赏小木棍组合而成独特的形态






没想到的“西瓜变身”



    “艺术之旅”结束后,社工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耿丹讲堂参观。和京顺小小的图书室,高低不平的小空地和旧旧的教室比起来,学院的场馆在视觉上给他们很大的冲击。孩子在图书馆感叹“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多的书啊。”





在图书馆安静地读一会儿书






在篮球馆看大哥哥们打篮球






在耿丹像前听社工学生讲耿丹的故事



    短短的几个小时参观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询问社工哥哥姐姐“你们的宿舍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上课也和我们上课一样吗?”等问题。与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不同,除了感受科技的奥妙、艺术的魅力,孩子们在耿丹学院参观时还体验了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与大学老师和学生的接触也让他们见识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只有开阔野界,才能让他们憧憬未来,激励他们为自己设定目标,努力学习和奋斗,这也是我们“红烛行动”的意义所在。(人文社会科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