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学生工作处举行第二期文化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5日 15:12:41 浏览次数:

    11月21日,学生工作处第二期文化学术沙龙活动之“国画鉴赏”在图书馆如期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沈自友全程参与,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杨艳老师组织并主持了沙龙活动。

    本次沙龙主讲毕延明老师首先阐述了“中国画”的起源和特征,进而时间为主线,结合不同时代的优秀国画作品,从时代变迁以及作者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最后将自己的得意佳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毕老师的讲解内容丰富,让大家久久沁润其中,享受了一场文化的盛宴。

    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沈书记提出:学生工作不仅要做到精细化,还要艺术化,学生特质不同,就像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画风一样,要研究出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大家也纷纷发言,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通过在国画艺术的启发下产生提高自身工作水平的新观点、新思路。

     “中国画”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名家佳作灿若星河,伟大的国画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都既是作者个人经历和感悟之投射,更是作者所处时代之映像。绝大多数的国画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中走上人生巅峰,造就了流传百世的诸多伟大国画作品,而其精神、品格也因之而超越时空达到永恒,成为民族自信之源,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即艺术。艺术家之精神却是大家所需要的。怀揣一颗艺术家之心,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寻求超越,追求更真、更善、更美,人生必将在其“作品”中而达永恒,实现永生。画师之作品在于画作,乐师之作品在于乐作。而对于平凡的筑匠,只要是倾其心智,超越自我之作品――其作品哪怕仅为一“陋室”,亦为艺术。园丁之于苗木,只要其悉心栽培,勤勉耕作,促苗木繁盛而终结累累之硕果,又何尝不为艺术。


    现在的耿丹学子,虽个性不同,起点不一,但都风华正茂,正处在人生之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担负启迪其智慧、温润其心灵,开阔其胸怀,率其性、励其志的重大责任。大家以艺术家之精神,寓超越自我于学生工作之中,不断精益求精,引领耿丹学子之思想、振奋其精神,则学生毕业之时必有所进步,而我们也无愧于耿丹先烈、无愧民族,无愧于时代,价值得以实现,人生得以永恒。(学生工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