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赴德专业实习]孙鼎伦,2010级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
发布时间:2014年5月27日 17:17:05 浏览次数:
交流经历:2013年9月15日至11月19日参加德国(汽车技术故障检测与维修)专业实习项目
记者:去德国之前,在语言方面做了哪些功课?
孙鼎伦:在去德国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说:在书店买了德语300句,一句德语一句中文音译,没头没脑的学了几句。比如“早上好”“Guten Morgen!”音译:”古登么根”就是这样,其实效率是挺低的,虽然发音不标准,但大家还是很兴奋,一上飞机就开始跟空姐用这点德语来打招呼。不过在德国说英语基本所有人都能听懂,欧洲人都会很多门外语,所以语言障碍还是很小的。
记者:请学长简要谈谈德国在教学中的一些特色?
孙鼎伦:英国美国当然是很好的了,经济发展好国际化更高。但德国也是很不错的,简单的说现在的超级大国的发展都在倒退,只有欧洲共同体的发展逐日上升,选择的并不是德国,而是欧盟。去了欧洲才知道德国是欧洲的中心,没有德国就没有欧盟,其实英国也是欧盟成员,但是德国才是典型的欧洲国家。比英国活泼,比美国更有内涵。德国人的性格特点跟中国还是很相似的,比较含蓄慢慢的才会发现内在美。谈谈教学特点,德国的教学特点就是认真严谨,但又很风趣。在德国学习期间老师经常因为一些咱们看起来的小事,跟我们特别“较真儿”说来说去,但看在我们是外国友人压着火不好生气。在学习和实践中“规矩”很多,大家都是要遵守的。还有就是教学勇于实践,先实践带着问题再讲理论,经常跟我们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汽车是很致命的,你出错了才会知道错在了那里,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还有就是对学生很幽默,下课期间我们就能打成一片,因为语言沟通有碍,就给我们表演大家的特点,尤其是在修车时同学们的动作。总结来说:教学特点不仅严谨,也很大胆,学习的方式很多,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学习,更是在生活上学习。
记者:在长达9周的生活里,德国方面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平衡如何?
孙鼎伦:在这9周里回想起来我们的实践要多于理论的,因为在国内我们大部分同学家里基本上都有车,理论方面老师看我们都很懂,就特意减少了理论教学。在国内汽车出了问题基本上就直接去4s店了,而在德国不是,基本上每个德国男人都会修车都是机车男,也可以看出汽车文化在德国的深入。所以他们就很奇怪你们会开车怎么不会修车呢?所以就加大了实践的教学,他们教学也是有大纲的,如果这个模块我们掌握的很快就会学下一个模块。最后给我们一辆坏车,要求修好,发动机能工作。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但实践又是支撑理论的源泉。所以二者兼得就是一门艺术。除此之外,还要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乏味了,就又回到了中国式教育里。德国的老师还是掌握的很好的,虽然是汽车维修但是还能看出国外教育的成熟性。
记者:请您谈谈这期间你最主要的收获?
孙鼎伦:在德国期间,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开阔了眼界,到另一个国度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发现了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将是我不可忘记的一段回忆。我们都是学习考试,考试学习,中考高考上了大学,很难有机会踏出国门,在国外生活几个月。即使是到外国旅游也就是下车照相上车睡觉,见了奢侈品狂买,吃一些有特色的食物。这样的旅游是体验不到德国的文化的。没有去德国之前,在我想象中德国就是“汽车,啤酒,希特勒。”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了才知道德国是一个很内秀的国家,德国人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简单粗暴,甚至德国人不会跟你吵架,如果发生矛盾,先道歉,先“服软儿”的却是德国人,开始我也不解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礼貌一个国家的素质。德国人很低调,看他们的足球就知道,他们从来不炒作什么足球巨星,德国的名牌大学你知道吗,德国名牌你听说过吗,没有吧,因为他们很低调,每个人都是德国的一张名片。德国人很守时,有一次出行校车接送,与规定的时间就差1分钟了,我们相互开玩笑的说德国人也会迟到的,说完一辆大巴车停在了我们面前,不早1分钟,也不晚1分钟,这就是德国的守时,每一件事都是这样没有意外,可以说不可思议。
最后还是很怀念德国,怀念德国的朋友,怀念德国认真负责的老师,怀念各国留学生朋友们,怀念这几个月异地他乡的时光,还有就是烤猪肘和啤酒的日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
记者:去德国之前,在语言方面做了哪些功课?
孙鼎伦:在去德国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说:在书店买了德语300句,一句德语一句中文音译,没头没脑的学了几句。比如“早上好”“Guten Morgen!”音译:”古登么根”就是这样,其实效率是挺低的,虽然发音不标准,但大家还是很兴奋,一上飞机就开始跟空姐用这点德语来打招呼。不过在德国说英语基本所有人都能听懂,欧洲人都会很多门外语,所以语言障碍还是很小的。
记者:请学长简要谈谈德国在教学中的一些特色?
孙鼎伦:英国美国当然是很好的了,经济发展好国际化更高。但德国也是很不错的,简单的说现在的超级大国的发展都在倒退,只有欧洲共同体的发展逐日上升,选择的并不是德国,而是欧盟。去了欧洲才知道德国是欧洲的中心,没有德国就没有欧盟,其实英国也是欧盟成员,但是德国才是典型的欧洲国家。比英国活泼,比美国更有内涵。德国人的性格特点跟中国还是很相似的,比较含蓄慢慢的才会发现内在美。谈谈教学特点,德国的教学特点就是认真严谨,但又很风趣。在德国学习期间老师经常因为一些咱们看起来的小事,跟我们特别“较真儿”说来说去,但看在我们是外国友人压着火不好生气。在学习和实践中“规矩”很多,大家都是要遵守的。还有就是教学勇于实践,先实践带着问题再讲理论,经常跟我们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汽车是很致命的,你出错了才会知道错在了那里,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还有就是对学生很幽默,下课期间我们就能打成一片,因为语言沟通有碍,就给我们表演大家的特点,尤其是在修车时同学们的动作。总结来说:教学特点不仅严谨,也很大胆,学习的方式很多,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学习,更是在生活上学习。
记者:在长达9周的生活里,德国方面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平衡如何?
孙鼎伦:在这9周里回想起来我们的实践要多于理论的,因为在国内我们大部分同学家里基本上都有车,理论方面老师看我们都很懂,就特意减少了理论教学。在国内汽车出了问题基本上就直接去4s店了,而在德国不是,基本上每个德国男人都会修车都是机车男,也可以看出汽车文化在德国的深入。所以他们就很奇怪你们会开车怎么不会修车呢?所以就加大了实践的教学,他们教学也是有大纲的,如果这个模块我们掌握的很快就会学下一个模块。最后给我们一辆坏车,要求修好,发动机能工作。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但实践又是支撑理论的源泉。所以二者兼得就是一门艺术。除此之外,还要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乏味了,就又回到了中国式教育里。德国的老师还是掌握的很好的,虽然是汽车维修但是还能看出国外教育的成熟性。
记者:请您谈谈这期间你最主要的收获?
孙鼎伦:在德国期间,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开阔了眼界,到另一个国度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发现了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将是我不可忘记的一段回忆。我们都是学习考试,考试学习,中考高考上了大学,很难有机会踏出国门,在国外生活几个月。即使是到外国旅游也就是下车照相上车睡觉,见了奢侈品狂买,吃一些有特色的食物。这样的旅游是体验不到德国的文化的。没有去德国之前,在我想象中德国就是“汽车,啤酒,希特勒。”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了才知道德国是一个很内秀的国家,德国人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简单粗暴,甚至德国人不会跟你吵架,如果发生矛盾,先道歉,先“服软儿”的却是德国人,开始我也不解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礼貌一个国家的素质。德国人很低调,看他们的足球就知道,他们从来不炒作什么足球巨星,德国的名牌大学你知道吗,德国名牌你听说过吗,没有吧,因为他们很低调,每个人都是德国的一张名片。德国人很守时,有一次出行校车接送,与规定的时间就差1分钟了,我们相互开玩笑的说德国人也会迟到的,说完一辆大巴车停在了我们面前,不早1分钟,也不晚1分钟,这就是德国的守时,每一件事都是这样没有意外,可以说不可思议。
最后还是很怀念德国,怀念德国的朋友,怀念德国认真负责的老师,怀念各国留学生朋友们,怀念这几个月异地他乡的时光,还有就是烤猪肘和啤酒的日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