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参加“河北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暨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产业学院启动会”并考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025年5月16日,河北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暨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产业学院启动会在唐山圆满落幕。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副院长滕启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京增、工程中心主任李经智一行受邀参会,并深入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地考察,以“研讨+实践”双轮驱动,为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教盛会启新程:政策引领与产业学院落地
此次活动由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拟)、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以“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数智人才”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旨在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会上,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产业学院正式启动,标志着河北省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上迈出关键一步。该产业学院将依托华为等企业资源,建设“教学-实训-研发-产业”一体化基地,重点培养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耿丹学院代表团与来自教育界、产业界的百余名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并围绕“产教融合政策解读”、“院校实践经验分享”、“华为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实地考察探实招:走进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研讨会后,耿丹学院代表团随参会嘉宾前往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丰润校区,实地考察学院与华为共建的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步入基地,“HUAWEI”标识与“创新·成就未来”、“训练结合,基于真实业务场景实践教学”等标语跃入眼帘,科技感与教育氛围交融。基地内部分为“面授学习区”、“在网实践区”、“数智化学学习区”等区域,覆盖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前沿领域,更设有“鸿蒙生态设备体验区”、“全屋智能展示区”,直观呈现华为技术在教育场景的深度应用。
这里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一线同步,学生能直接接触10亿+鸿蒙生态设备、参与真实业务场景模拟,这种“产教同频”的培养模式正是耿丹需要借鉴的。墙上“训练结合“的标语点出了关键——实践不能停留在”模拟“,必须让学生在”真项目“中练真本事。
基地内的”项目式教学区”展示了华为与院校联合开发的数智化教材、工程案例集,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让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精准对接。
副院长滕启治:产教融合是“双向奔赴”的系统工程
“耿丹学院自2024年与华为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以来,已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校企教材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滕启治介绍,学院以“耿丹校魂”为引领,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通过引入华为认证体系、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基地,推动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此次考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产教融合不是”学校求企业”,而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赋能”——企业需要适配的人才,学校需要产业的反哺,双方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活水源”。”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京增:以“产业需求”重塑专业内核
李京增以具体数据印证产教融合成效,“未来我们将借鉴华北理工产业学院的”双导师制”,邀请华为工程师驻校指导,同时推动课程内容迭代,将5G、鸿蒙生态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培养”懂技术、会应用、能创新”的复合型数智人才。”
工程中心主任李经智:实践教学要“真刀真枪”对接产业
“工程中心是耿丹产教融合的”实践枢纽”。”李经智结合考察感悟指出,“此次参观的”产学研用协同实训基地”中,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的案例给了我们启发。未来工程中心将探索”企业项目进中心”机制,让学生在”真设备、真场景、真任务”中提升工程素养,同时推动学院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真正实现”以实践促创新,以创新促产业”。”
以会为媒谋新局:从“参会”到“深化合作”的跨越
此次参会与考察,耿丹学院不仅收获了产教融合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更与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华为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双方将在“课程共建”、“师资互派”、“实习就业联动”等领域深化合作,耿丹学院也将借鉴华北理工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启动“耿丹特色产业学院”的前期调研工作。
“产教融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滕启治在总结时表示,耿丹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华为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精准发力,努力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程师,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贡献“耿丹智慧”。
供稿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审核: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