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讨式教学”种子教师赴西交利物浦大学学习交流

发布时间:2016年7月26日 17:45:39 浏览次数:

    2016年7月19日至22日,由经管系主任赵大维、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蒋慧、人文系副主任郑莹带队,我院前期选拔出的三十位“研讨式教学”种子教师赴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


   7月19日上午,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军博士做了“研讨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的主题演讲,主要分析了什么是研讨式教学以及与学生为中心的关系。中国文化教学中心的谢波博士以“研讨式教学实践”为题,以中国文化教学中心为案例分享如何设计并实践研讨式教学,并讨论了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问题。


    7月19日下午,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该校的博物馆做了“学生导向的教育与研究型导向型的教学”的主题演讲,主要谈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与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什么区别?以西交利物浦为案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的实践。随后,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的刘大为博士以“互动式教学课程设计”为题,从理念、方法、实践案例三个层次介绍互动式教学课程设计的特点并与参与者互动探讨课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环节。



    7月20日上午,西浦国际商学院的洪毅博士以“研讨式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为题,分享如何针对本科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并且实施研讨式教学。张捷博士以“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估”为题,详细解释了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学反馈的机制。


    7月20日下午,西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卢邵峰博士以“教育技术的创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在ICE平台上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大班授课如何有效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学术提升中心的Roland Sherwood以“教育科技如何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题,介绍了如何利用教育科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虚拟学习环境辅助课堂教学。而后,与会教师一起参观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图书馆。


   7月21日至22日安排了院系交流活动,以系部为基础,分成五大组共七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其中,耿丹学院智能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与西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进行对接交流;耿丹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人文社会科学系与西浦国际商学院进行对接交流;耿丹学院艺术设计系与西浦建筑系、工业设计系进行对接交流;耿丹学院应用语言系与西浦语言中心、英语与文化传播系进行对接交流;通识部的体育组、数学组、思政组分别与西浦的学生事务办公室、数学科学系、中国文化教学中心进行对接交流。



    苏州天气炎热,但是大家热情高涨。每天晚上,各组都会进行深入而坦率的讨论,并汇总成纪要。最后,在张晓军博士的主持下,以“总结并制定行动计划”为主题,大家对这几天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收获与、不足与遗憾进行了讨论与总结。各位教师纷纷踊跃发言,既对西交利物浦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也肯定了我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并表达了自己对本人所负责课程进行优化的信心。


    这次我院“种子教师”的西交利物浦之行,为我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识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