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选摘】专访主管教学副院长孙松发
只有严格才能让教育变得有效
――访主管教学副院长孙松发
大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学生来到学校也应该是一个求学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主角应该是两个:老师和学生。应该说,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怎样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完成好学校所规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这一点不管是哪所学校都是一样的。鉴于我们学校来讲,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教风和学风这两方面。应该说教风是与学风联系在一起的,是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只强调一边,另外一边不呼应也不行,必须是教风学风齐头并进,双方任何一方抓不好都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目前我们学校来讲,旷课的学生比例是比较高的,开学第一周检查学生的到课率平均是83.2%,第二周是87.6%。应该说放暑假之后,学生的精神是饱满的,来到学校之后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结果是这百分之十几的孩子是没来上课的。来上课的学生也有很多迟到、早退现象,在课堂上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听讲,包括玩手机,交头接耳,做其他与课程没有关系的事情,这些现象还是大面积的存在。我想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学习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学习方法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是很强;第二,就是教师方面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老师都是这个样子,但是部分的老师也出现了备课不充分,导致了课堂上有一些照本宣科的现象,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注意教学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并通过自己有效的讲解,把重点难点解决掉。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教师只是重视自己知识的讲解,不大注重课堂的管理,出现了一些迟到早退、课堂纪律不好、与教师不能互动的现象。
那么,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听而不闻,如果说对于这种教风学风出现的问题,不认真的去研究它和解决它,这也应该是学校的失职。风气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我们也正在围绕教风和学风考虑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学院的领导也召开了分析研讨会,具体怎么做现在只能一步一步的来进行。在严肃学风上,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要“三带”,即带教材、带笔记本、带笔,通过建立一个制度让学生坚持做笔记。笔记是记载学习内容的,也是今后考试复习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坚持做笔记,就要把记笔记的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目前教务处也正在细化平时成绩怎么认定的问题,要分专业分课程考虑笔记占平时成绩的比例问题,比如说对一般的情况来讲,我们要把平时成绩的50%用作笔记上面的考察,但有些课程所占的比例不会是这样,比如说有些课本身的作业量就很大,你不能把笔记所占的太大导致他作业成绩比例缩小。总体来讲,学生坚持记笔记成为一个制度,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区别对待。如果我们能够把做笔记坚持下去,我想至少我们的学风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因为大家要做笔记首先就要注意听讲,那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与上课没有关系的事情,做笔记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讲;第二,要记录就要有重点有选择的记录,这个选择记录的过程也是个用脑的过程,这样时间用在记笔记上,别的活动的时间就要减少,这就能够很好地遏制课堂上学风不好的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坚持,保证记笔记这项活动制度化,这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考虑。
对于老师监管的问题也要跟上。你只有看了学生的笔记好坏之后才能去给他评价给他成绩,这是老师要做的,那么老师做的如何我们还会有其他的路径去监管老师,包括领导及教务人员去抽查老师对学生笔记的审核。另外,我院将设立专职教学督导员,让一些有经验又负责任的老师做我们的教学督导,教学督导可以是抽查可以是全部的检查学生的笔记和老师对笔记的评价情况。教学督导就是要做到听课,检查学生的笔记,这对学院其他方面工作的检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与此同时也在教师当中,建立一个教师课堂管理责任制。就是说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或者干一些与上课没有关系的事情,老师应当承担起管理的责任。那么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老师通过传授知识育人之外,还有一个课堂管理育人的一个责任,这样就对老师加强课堂管理有一个制度的支撑。我们将出台课堂管理“五不准”,即学生不准使用手机,不准吃食物,不准迟到早退,不准交头接耳,不准穿拖鞋。这些现象可能还不只这么几个,但是这几个是比较突出一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管理,就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那么,学风的好坏与教风的好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抓学风的同时更要花精力去抓教风,做教风的工作,就要建立这个教师课堂管理责任制。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形成好的教风的制度环境。所以,在这一点,如果老师的教风和基本专业素质、实际动手能力不错,再加上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想课堂质量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教学得到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他们自然而然会配合老师的教学。所以在老师当中,要建立一个意识:你认真的对待学生,学生就会认真的对待你,尊重你;你不尊重学生,学生也不会尊重你。你只有教给学生真正的知识,给学生实际的技能,只有通过你的努力,通过你的教学让学生感动。学生也不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人,所以这个观点一定要在我们每个教师中间树立起来。我们还会举办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工作,比如,通过一些优秀教师来讲一下老师应该怎样树立师德师风;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跟大家讲讲,怎么样教好一堂课,怎么样备好一堂课,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信息丰富,解决课堂中的难点重点。首先让学生知道,我需要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也就明确了,我们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需要的和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学了,我们的学风才能好起来。
所以只有狠狠的抓教风才能带来好的学风,耿丹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因此,我们的老师还不能单单从理论到理论,从课本到课本,还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老师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我们鼓励老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其他时间,到专业的第一线去,掌握一些前沿知识和动手的技能,并且在课程上能够有针对性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知道这些知识我将来是有用的,学生就愿意去听了。这样就要求老师过好“三个关“,即师德关,实践关,师范关。为什么要过师范关,因为现在我们很多老师并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我们只有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另外,就是我们学校的定位,除了应用型之外,我们还要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通识教育,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强通识教育的建设。我们只有通过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广泛的开设一些对学生有用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开展学校一系列的讲座的活动,比如我们现在俞敏洪理事长每周都有一次名人的文化传承的讲座。还有甘院长所提到的一系列的讲座,以及各个教学单位的专业的讲座。这些讲座对学生都是需要的。另一个方面是学校以后要开设自己的通识课程,我们学院的领导,中层管理干部以及在这个方面有专业特长的老师,来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通识课程相对专业课来说,更多的是教你怎么样做人、怎样学习,它是一个素质的提升,学院现在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或者教学效果好的讲师每年都要开设一门通识课程,另外还要把其他院校一些比较好的课程引进来,建立一个优质通识课程的课程库,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收看。
这些通识课程更多的还是一种引导,但我认为目前对我们学生仅仅靠引导可能还是不行的,对那些你怎么引导他都不听的学生来讲,可能还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现在要求大家做笔记就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还有我们学校所开展的各种的读书活动,我们学院现在,尤其是理事长俞敏洪特别重视师生的读书,一所大学没有读书的氛围和环境,那我们的通识教育怎么做都是有限的。让我们每个同学在读书中受益,获得真知,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因为我们在大学时代学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被淘汰,但是如果他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怎么读书,那么他终身学习的本领也就掌握了,只有下苦功夫建立好读书的制度,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院的有效管理,让他与书为友与书为伴,从书中塑造高尚人格和素质,树立自信心,成为走向社会以后获取技能的一个手段,应该说我们大学的基本功能就已经达到了。
所以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针对教师抓教风,针对学生抓学风,通过教和学的互动支撑协同发展,使学院的学风和教风得到改变,这就是我们的管理者应有的职责。首先就是要严格的坚持,不能搞一阵风,另外还是要抓好落实,落实工作不做好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那只会风气越来越坏。让一些好的老师和受欢迎的老师他的待遇得到提高,人得到尊重。对学生来讲,我们把那些真正读书或者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可能给予更多的奖励,学院今后要建立读书基金,专门用来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另外,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对于那些怎么引导都没效果的学生我们要完善我们的考试机制,严格我们的考场纪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让那些真正学得好的孩子得到高分,让那些不学或者学的不好的孩子不能得到高分,这样的管理机制要建立起来,对那些考试舞弊的孩子该处罚的处罚,该退学就退学,不能按时毕业就不毕业,只有严才能让教育变得有效,如果都是松松垮垮的话那我们的教育都是徒劳的,是没有效果的。严格考风考纪成为学院今后的一个主导方向。
我院目前,正在着手做完全学分制的建设工作,这对于学校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所以完全学分制的工作是一个根本性的工作,做成什么样我不能说我没有信心,但是条件一定要跟上,这个条件指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数量和教学质量,管理层的远见,以及我们实验设备的条件都要有一个提升;第二个就是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系统和平台要求很高,要让学生在学院的任何地方都能查到教务管理系统,但是现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这个学校有远大的理想,有一批优秀的管理团队,有十年的经验积累,应该说不缺智慧,关键缺行动缺落实。任何一个事情不落到实处,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可能就会出问题。这就需要全院各部门共同建立一个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风气,构建良好的管理模式,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为学院的学风和教风建设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校报记者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