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慈江教授“择善而从,自以为非――兼谈我的大学与终身学习”专题讲座在耿丹讲堂举行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日 14:26:13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30日下午,耿丹名师大讲堂座无虚席,近千名师生聚精会神地聆听了于慈江教授“择善而从自以为非――兼谈我的大学与终身学习”的专题讲座。
于慈江老师以“天时地利人和”为开场白,以他特有的幽默而又辩证的论述方式打开了话匣子。首先,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演讲题目中“择善而从”“自以为非”以及“我的大学”的涵义,让在场师生对演讲主题有基本的了解。
他说,所谓“我的大学”,就是“人一辈子都走在上大学去的路上。大学指的不仅是校园,也是一种文化积淀与承传”“大学是一种生态,也是一种气场,每位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打造大学的软环境”。他强调指出,大学是“择善而从”的地方,是终身学习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站。他说本科固然太重要了,但是同学们还是要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的使命,要“活到老、学到老”,要“自以为非”,要避免师心自用、满足于一得之见,要不断突破自我,开拓人生的新境界。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更要有社会活动能力。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于慈江老师与师生们着重分享了他人生中的“十一次感动”――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精心挑出了“十一件最值得感恩的事”,从自己生活的一点一滴和身边人的遭际中,抽丝剥茧出关于大学学习与投身社会时应讲求的道理,其中包括高考前老师的帮助、上大学路上学长的关照、在美国遇到的友善,以及在耿丹任课过程中,同事和班上的同学带给他的一次次感动。于慈江老师深有体会地对同学们说:“以心换心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和互动。”于慈江老师的一份份“感动”包含了深刻的成功经验,也激励着在座的同学们去实现人生的卓越,把现场推向高潮。饶有兴味的是,于慈江老师还特意用一个充满旅行意味的、不大不小的手提行李箱,不辞劳苦地带来了他珍爱的十几本书。在与同学们分享和体味书香的过程中,他热情地鼓励同学们亲近知识,终身阅读,增加学养。
随后,整台演讲进入第二个环节。耿丹讲堂服务团的三位同学刘松宇、陈茜和富饶以学生嘉宾身份面对台下近千名师生,与于慈江老师对话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话题。他们就目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中的工作,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论题,交换了各自的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也归结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结论,或值得思考的方向。
作为耿丹讲堂服务团改进讲座效果的一次创新尝试,本次讲座这一个环节采用了访谈式沙龙问答、对话与讨论的形式,邀请主讲嘉宾与学生嘉宾对话,目的是增加同学们与主讲嘉宾的互动,有助于主讲嘉宾更有针对性地回应同学们所关切的问题,有助于耿丹名师大讲堂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更大作用。 (通识教育中心供稿)
于慈江老师以“天时地利人和”为开场白,以他特有的幽默而又辩证的论述方式打开了话匣子。首先,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演讲题目中“择善而从”“自以为非”以及“我的大学”的涵义,让在场师生对演讲主题有基本的了解。
他说,所谓“我的大学”,就是“人一辈子都走在上大学去的路上。大学指的不仅是校园,也是一种文化积淀与承传”“大学是一种生态,也是一种气场,每位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打造大学的软环境”。他强调指出,大学是“择善而从”的地方,是终身学习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站。他说本科固然太重要了,但是同学们还是要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的使命,要“活到老、学到老”,要“自以为非”,要避免师心自用、满足于一得之见,要不断突破自我,开拓人生的新境界。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更要有社会活动能力。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于慈江老师与师生们着重分享了他人生中的“十一次感动”――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精心挑出了“十一件最值得感恩的事”,从自己生活的一点一滴和身边人的遭际中,抽丝剥茧出关于大学学习与投身社会时应讲求的道理,其中包括高考前老师的帮助、上大学路上学长的关照、在美国遇到的友善,以及在耿丹任课过程中,同事和班上的同学带给他的一次次感动。于慈江老师深有体会地对同学们说:“以心换心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和互动。”于慈江老师的一份份“感动”包含了深刻的成功经验,也激励着在座的同学们去实现人生的卓越,把现场推向高潮。饶有兴味的是,于慈江老师还特意用一个充满旅行意味的、不大不小的手提行李箱,不辞劳苦地带来了他珍爱的十几本书。在与同学们分享和体味书香的过程中,他热情地鼓励同学们亲近知识,终身阅读,增加学养。
随后,整台演讲进入第二个环节。耿丹讲堂服务团的三位同学刘松宇、陈茜和富饶以学生嘉宾身份面对台下近千名师生,与于慈江老师对话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话题。他们就目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中的工作,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论题,交换了各自的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也归结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结论,或值得思考的方向。
作为耿丹讲堂服务团改进讲座效果的一次创新尝试,本次讲座这一个环节采用了访谈式沙龙问答、对话与讨论的形式,邀请主讲嘉宾与学生嘉宾对话,目的是增加同学们与主讲嘉宾的互动,有助于主讲嘉宾更有针对性地回应同学们所关切的问题,有助于耿丹名师大讲堂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更大作用。 (通识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