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选摘】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学习感想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8日 17:48:24 浏览次数:
来到中央兰开夏大学(UCLan)一个多月,已逐渐适应这边的生活,也很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
来之前在UCLan的网站上查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师资介绍,根据我的学科背景和现在所教的专业,选择了健康学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向UCLan提交了一份研究计划,以便对接。到达学校后,国际部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到各自所在的学院,开始访问学者的生活。下面是我这段时间的一些感想。
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国内并没有本科层次的教育,在英国也是近些年才招收本科生。在UCLan读心理咨询与治疗本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心理学院的BSc(Bachelor of Science)一个是健康学院的BA(Bachelor of Art)。学制都是三年,前者的课程有一半多的内容是心理学基础和研究方法,每学年可以选修2门左右的心理咨询课程;后者则完全是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每学期约4门专业课。后一种情况,学生能得到非常多的专业训练,如果教学效果好,就意味着可以比较快地培养一些初级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但这样也同时存在两方面的疑虑: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否脱离心理学基础的训练?大多数本科生都处在20岁左右年纪,缺乏生活经验,设置本科层次的心理咨询专业是否合理?也许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找到答案。
UCLan同时也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生课程和一些认证的培训课程。研究生只招收相关领域的在职人员,每周安排一天的课程,学制三年。培训课程有长有短,有的一年,有的几个月或几周,从初级的介绍性质课程,到进阶的理论技能培训,再到面向专业人员的发展性培训,都向社会人士开放。从这些课程项目也可以看出,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有机会学习心理咨询,从业者也很容易找到继续发展的途径。大学利用本身的条件,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渠道且有质量保证的教育机会,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或是个人发展都不无裨益。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这个专业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UCLan的师资也格外强调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历,学历相较而言则次之。12人的教学团队中只有一位教授和一位博士,老师们几乎都是由BACP(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而且有多年的咨询经验。老师们一般每人每学期2~3门课,课后要给学生预留一些辅导时间,加上他们自己一般都有兼职的咨询工作,也很忙碌。
学院分配给我的联系导师是本科生课程的负责人,非常友善。他允许我旁听所有本科生的课程;每两周固定时间与我会面讨论;还帮忙按我的期望来安排一些事宜。头两周我花时间了解每门课程的大致内容和授课方式,之后开始有选择性地听课,像一年级的概论性课程,大二的不同咨询取向的理论加实践课程,大三的一门行业发展概览课程等。本科生的课程更多是观察和学习一些教学方法,十月中旬我开始听一些研究生的课程,对我自身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学校的课程一般分为讲座、研讨、工作坊和实践几种类型。除了讲座,其它几种都是小班进行,每个班不超过20人,教室很少放置桌子,只放一些带写字板的椅子,方便学生演练和讨论。我在的专业每届学生大约30~40人,因此很多课都分成A、B组,由不同的老师来带领。介绍性的课程一般是讲座类型,这种课程通常不是由一个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多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来开几讲。这样有助于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教室门口都有一个刷卡机来记录学生的出勤,免去老师点名的工作。虽然迟到、旷课也有发生,但是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度让人惊讶,几乎看不到上课时玩手机的情况,也从没见过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尽管老师上课的课件和相关的阅读材料都在网上可下载,可学生们还是每人准备一个大笔记本认真记笔记。遇到不明白的,或是想要分享的内容会立刻举手;老师组织讨论也非常高效,学生自觉分组,讨论,一定不会闲聊。我想,自主根据兴趣选择专业、自律意识、承担相应后果的责任感、整体的学习氛围,甚至高昂的学费(每年9000元英镑)可能都是这种认真背后的原因。
因为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质大过于研究性质,目前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以下两方面:听课和课后阅读,丰富自己对心理治疗理论与技能的理解;理清英国的心理咨询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国内还少有这方面的文章,我希望能够做一些介绍性的工作。
十月初,我参加了一次我所在专业的拓展教育。这种课程是由UCLan的运动、旅游和户外学院设计和提供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团队建设、户外运动项目(如攀岩、溯溪、徒步等)、团队分享、自我认知等,通常是2~3天,在适宜的户外场所,由专业的户外运动员来带领。每个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向该学院提出要求,由该学院来定夺具体内容。学校会给每个学院一些经费来支付学生的食宿、交通和活动费。这次我参加的是我们专业为大一学生联系的课程。在三天两晚的相处中,学生们很快地彼此熟悉,对自己也多了一些认知。这种充分发挥个别学院的专业优势,为整个学校学生服务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再谈一些零散的感想。对于社科类学科,学科内容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来体现,因此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刚来的前两周去听课,大脑需要一刻不停地处理很多信息,听两节课就非常疲惫。课前多做一些准备阅读,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经过一段时间,就逐渐适应。建议接下来准备出国进修的老师在英语上多做一些准备,练习听力,看一些本专业的英文教材、专著或论文,都会有帮助。另外,英国人做事效率不高,不喜欢用电话,也不用其他通讯软件,只用邮件,有时候商量一件很简单的事需要往来邮件很多封,有时候发出去邮件两三天才收到回复,安排一次见面一周以后才能见成,所以主动一些,积极地去推动,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收获。
看着日历一天天翻过,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可同时也盼着回到耿丹,见到亲切的同事和同学们。(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刘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