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文化传播 搭建学习实践平台

发布时间:2014年7月12日 10:37:04 浏览次数:

    2014年6月30日―7月13日,是我校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进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周。应用语言系汉语言专业的实践周活动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海外教学实习专题汇报、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系列讲座、中华才艺技能训练。

    在海外教学实习专题汇报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应用语言系2010级毕业生李柏桥、孙钰两位同学分享了在校期间赴马来西亚中学教学实习的体会,讲述了中国旗袍与剪纸艺术;2011级的刘曼珠同学介绍了中国结及其编制技巧;2013级的由明月同学展示并讲解了传统服饰――汉服。艺术设计系2011级的晏清云同学以“书”字为例,介绍并鉴赏了五种不同书体及其书法作品;现场同学跃跃欲试,纷纷尝试体验,专题汇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环节,各位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珍贵的研究心得。耿丹学院院长甘德安以其自身学习体会与传奇经历,强调了以跨界思维看待与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并讲授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成语批判》,即通过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理论阐述与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甘院长认为,对中国成语的反思与批判并不是纯粹的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体现的是一种思辩精神,对中国成语的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同时,在现今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网络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成语也有必要进行一次文化拓展与吸纳之旅。同学们也纷纷就中国成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现场讨论热烈,是一次难得的跨学科、跨时空、跨文化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李杜老师以其独创的经典原著“句读”法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德国作家、诗人黑塞精心构筑的诗意世界。李杜老师通过“一字一句读经典”的方式详细分析了《黑塞短篇小说》中所蕴含的东方情调。在讲座中,李杜老师特有的英文气场与极富感染力的文学解读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场思维与感官,阅读与表达有机融合的文学盛宴。在场师生无不陶醉其中,受益匪浅。

    中华才艺技能训练也是同学们喜爱的一个部分。通过崔人元、王一诺老师的讲解与汉语教研室老师们的指导,同学们对中国书法及中国元素有了初步的了解,形成了感性认识,并自行组建了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剪纸、中国结、折纸、十字绣等小组。同学们的亲身实践,使具有鲜明中国文化标识,表现形式多样的中国元素更加鲜活,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及其创作潜能。

    在近两周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并与指导老师们充分互动,积极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为实践周赋予了新的意义。今后,汉语言专业会进一步丰富实践周内容,全面提升实践周组织水平,让实践周真正成为同学们喜爱、期待,并有所收获的文化学习实践平台。(应用语言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