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选摘】知性勇敢的追梦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4日 14:08:03 浏览次数:
扈玉倩,经济与管理系,2011级财务管理1班,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先后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英语方面,一次性通过四级和六级;2014年5月北京市科研论文“90后群体性特征浅析其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在学术期刊上成功发表。有过3次实习经历:2013年暑假,在北京银行担任大堂经理;2013年寒假,实习于渣打银行,进行了专门的金融业务培训;大三下学期,一边上学一边在龙湖地产实习。她丰富的实践经历以及在学习上的优异成绩是耿丹学院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耿丹学子的学习榜样。
记者:首先恭喜你的论文在学术期刊上成功发表,能谈谈选择论文主题的原因以及论文内容和创作历程吗?
扈玉倩:我的论文2014年5月成功发表在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上,论文题目是《从90后群体性特征浅析其创新实践能力现状》。目前六七十年代长辈一直都捉摸不透90后的真实想法,在此主要是想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90后内心的真是想法。出生于90年代的青少年往往贴上了垮掉的一代、抱大的一代,啃老族,富二代的标签,而我这篇文章主要是从90后大学生群体性特征来浅析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分别从90后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个性鲜明、缺乏目标等特点进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总结出了当前90后在创新方面的三个问题,一是创新范围涉及广,缺乏深度。二是创新能力强,缺乏实践力。三是创新欲望强,但持久性差。我选这个论题主要是我觉得它贴近现实,因为我就属于一名90后的大学生,想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一下90后外出求学中的不适应以及对今后自身发展的想法。论文的成功发表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篇论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写好的,我经过了无数次繁杂的修改,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挚友和老师都站在我的身后鼓励我。关于这篇论文的写作,是邢利老师一步步的指导我一直进行下去,她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我身边的小伙伴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此,我非常的感谢老师和同学给予我的耐心和帮助。
记者:请问你当时在学习或社团活动中的成就和收获是什么?回想起这段求学经历有没有让你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
扈玉倩:我参加过耿丹之声广播电台宣传部,举办了很多活动,包括迎新晚会、主持人大赛、征兵等等。在此,很感谢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小伙伴,更让我的课余生活和综合能力得到丰富、提高。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很开心,大家为了能让活动更好的进行,都很努力,很团结,我在那里学会了合作的精神,懂得了团结的意义。我觉得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每一件事情我都会用心去做和感悟,印象深刻的事情其实也没有,平平淡淡的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过的充实,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者:在耿丹四年的学习,母校留给你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扈玉倩:我真的挺喜欢我的母校,在这四年,他犹如我自己的母亲教会了我很多,在她的怀抱里我也从一个傻乎乎的不知道脱离远在外省的父母亲该如何生活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敢做敢当的大女孩。在此我很感谢我的母校,尽管我很快就要毕业了,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给我那温柔臂膀,呵护我成长、成才的母亲―耿丹学院。
记者:来聊聊工作吧,在兼职和找工作中您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什么?
扈玉倩:何为兼职?就是PART TIME JOB,利用大家都闲暇下来的时间让自己去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找兼职最好找和自己兴趣相投或者自己专业方面的兼职,它可以充实自己的闲暇时间,不会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更重要的一点,它可以让你提前步入社会和了解社会,让自己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前让自己做到自知,全方位的评估和定位自己。关于面试,我想跟大家说不要紧张,在和HR谈话时就当做是在和自己的朋友闲谈,没有什么等级压制,也不要担心录取不上,因为在选职位时,这是双方的。多投简历,多参加面试,慢慢的就会消除紧张,以后面试就能得心应手了。
记者:你认为在就业方面,我们学校的优势是什么,在学校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扈玉倩:咱们学校比较看重教学这方面,以后出去就业都是知识够硬的人才。学校还会聘请外校的知名老师,让我们拓宽知识面。并且很注重英语方面的培养,学校举办了很多的英语讲座,这点让我很喜欢,不但没有让我在大学里放弃英语,还让我把英语学的更深更精。大学学习,说实话是一种很自由的东西,我也逃过课,一般我都是待在图书馆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为考证做准备。只是我逃课会提前想好自己逃的是否值得,逃课了自己有什么安排,去做一些对自己有意义事情,学些自己想学的东西。
记者:请写下您对您最感谢的老师的祝福以及对同学们的寄语
扈玉倩:我想感谢的老师有很多,因为很多老师都帮助过我,在此真的很感谢他们。我要特别感谢梁海波老师和邢利老师,是他们一直指引我朝着我的目标前进。希望帮助过我的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上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女老师永远年轻漂亮,男老师永远青春帅气,毕业后我一定会常回耿丹,看看让培育我梦想和给予我美好青春的家。最后我想对同学说一句:大胆的去尝试,用心的去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历练自己,在自我成长中定位自己,最后找到最优秀的那个自己。(文/校报记者 阮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