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台湾研修】刘旭珊,人文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11-2班
发布时间:2014年3月12日 15:59:25 浏览次数:
研修学校:育达科技大学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系
四个多月的台湾学习生活给了我迅速成长的机会,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在北京上学的我没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没有过脱离父母独自生活的经历,这四个月的独立生活让我欣慰,其实我并不像我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依赖父母,我可以很快很好的适应新的环境,我并不是温室中的花朵。回忆台湾是一件痛苦又美好的事情,太多想要记录的瞬间,但是又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如何开头。
【学习IN台湾】――自由、开放、有思想
育达是一座非常美丽的花园式学校,这里有一片绿葱葱的大草坪,里面还有几只可爱的小羊羔雕塑,这让一直向往坐在校园里的草坪上看书的我终于有机会文艺一把了。学校中最让我惊艳的便是图书馆,它改变了我对图书馆的传统刻板印象,谁说图书馆一定就是看书学习的地方,它还可以有更多的功能。育达的图书馆三层是最受欢迎的,因为这里有多台电脑可以供学生使用、有可以容纳四人看电影的小影院、在窗边还有一排听广播的沙发,是一个集学习与休闲的地方。而且我觉得这里的图书馆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是,它每一层都会设置四五个研究活动室可以供学生研究讨论,这样就会非常方便小组一起研究学习。非常有格调的是图书馆一层还有个带池塘的小花园,在这里看书别有一番宁静安逸的滋味。
刚到台湾时候我非常担心和台湾同学的关系会不会因为一些原因就对我们很冷淡,不喜欢和我们聊天,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当他们知道我们是来自大陆的同胞之后都特别热情的问我们大陆的事情,聊起来大陆的中国好声音、甄执等节目或连续剧比我们还门儿清,让我感觉好像在和陆生聊天似的。有时候他们也会说其实我们家以前也是大陆某个地方的等等,让我觉得其实有些台湾人也是非常渴望回到祖国的但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我们彼此聊着他们眼中的大陆和我们眼中的台湾一点距离感也没有。
在台湾我们可以跨专业跨系自由选课,上课时间也由学生自己安排,这与大陆高校为学生安排好课表的死板方式截然不同。台湾的高校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在没有课的时候就会去安排打工,许多学生的学杂费都是靠自己打工挣来的,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相对于大陆老师上课的严肃风格在这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平等融洽,在课堂上没有非常压抑的学习气氛,而是在非常快乐幽默非常open的气氛下学到知识。而且老师讲课通常不会照本宣科,教授的内容也不会只局限于课本,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些老师会建议我们不用买书了,到图书馆借一借就好了。台湾高校非常有特色的是,有些课程会请来业界人士为我们授课,俗称业师。像我们的社会资源整合与运用就请来了四名不同领域的业界人士为我们讲课,让我们能够更直观更实际的了解这门课程。而且在考试方面有些老师给会学生非常大的自由度,征求我们对于考试方式的建议与意见,然后双方达成平等协议之后才会最终敲定考试方式。
我们系有一个既严苛又可爱的老师,他让我在回答问题上变得非常自信非常勇敢,我很庆幸选了他的课。每次我们上他的课都好像上战场似的,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像机关枪一样的嘴扫射一番。虽然这么说,但是我特别喜欢在他的课上发言回答问题的感觉,因为每次老师都会揪到我话中的漏洞反问我,然后我就要赶紧想出来更完美的答案回给他直到我哑口无言为止,就好像毕业论文答辩一样刺激有趣。尽管有时候我好想对他说这都是些什么鬼问题啊,但就这么你来我往中锻炼了我临危不乱、有条理有思想的回答问题的习惯,虽然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厚脸皮的见招拆招一点逻辑没有,但这种教学风格也让我在回答问题上变得非常积极自信,让我有想要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台湾老师的这种开放的自由的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也让我们变得想法非常多变、不再墨守成规。在台湾的这四个月不管我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但是至少在思考问题时我可以稍微打破以前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思想上变得开放自由了,在回答问题上能够积极主动了这是最大的收获。
【生活IN台湾】――分分钟感受温暖
说到台湾,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这里发达的夜市文化。小到当地自发的夜市,大到官方承认的观光夜市,台湾的夜市简直是数不胜数,许多陆客到了台湾最想达成的愿望不是去台北101,不是台北故宫,而是尝遍台湾所有美食逛遍台湾所有夜市。如果你想最迅速最完整的品尝到当地的各种美味,那么你只需要去到当地最大的夜市即可,一定会让你满意而归!而且在夜市里不仅仅能淘到美食,还能够淘到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和好看的服饰,满足了人们吃饱喝足之后逛逛街的小市民需求。
除了夜市会逼着你加快速度尝遍美食,台湾给人的生活态度就是慢慢慢,只要天没塌下来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来。在台湾的商场都是十点半才开始营业晚上九点就关门了,让我不禁感慨台湾人生活的慢节奏。尤其是我生活的地方相对于台北高雄来说不是那么的发达繁荣,矮矮的独栋房子、小小的街道、沿街摆放的小商铺等等这都极大地增加了生活的舒适度,让我可以远离尘嚣,享受与北京“快点儿快点儿”不一样的“啊,那没关系慢慢来”的轻松生活。
都说台湾最美的不是风景不是小吃,是人,这话一点都没错。台湾人的美体现在 了心灵上,他们对待别人的热情会让你觉得以前的我真是太冷漠太不温暖了。
像我们在逛商场逛店铺时候往往只是随便逛逛并不是想买什么东西,在大陆这种只逛不买的人会很受店员鄙夷与嫌弃的。但是在台湾,不管你买不买东西,店员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服务态度来服务顾客,可能你试了很多东西但是最后空手而出店员也会非常热情面带微笑的对你说欢迎下次光临。台湾的商家不在乎销售量高不高而在于培养客人,好的服务态度可以留住顾客让他们有再次购买的欲望。
而且当你向台湾人问路每个人都会停留几分钟掏出手机为你查路,或者是亲自送你过去,不像大陆这边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然后急急忙忙的又走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们吃完宵夜已经很晚了,我们担心地铁没了又不知道怎么去,于是便打算求救善心人士,一个欧吉桑非常热情的说我带你们去吧就在前面,地铁应该还没关。当时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忐忑怕他是坏人,但是当欧吉桑送我们一直到地铁刷卡处看着我们进去地铁才走,我们的心都被台湾人的热情温暖了,也深深地鄙视了自己,为什么他们对大陆人都能如此热情温馨但是我们在对待自己地域的人的时候却拿不出人家一半的热情来。
我想从台湾回来的大陆人说得最多听得最多的都应该是“谢谢”了。在台湾,卖家与顾客会互道谢谢,环卫工人与扔垃圾的人会互道谢谢……他们的谢谢不仅仅是随口一说,是表现了对人的尊重,你扔垃圾给我保护了环境谢谢你,你光顾了我的生意让我可以糊口谢谢你,他们的每一句谢谢都是饱含敬意的。
在台湾所感受到的温暖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得清的,因为在那里你可以分分钟体味到别人给予你的温暖。
【旅行IN台湾】――在漫步中成长
在台湾我们的时间非常充裕,所以每周我都会给自己安排出去旅行的时间,有时候是有计划的出游,有时候则是没有目的的旅行,在台湾说走就走不是梦。
四个月下来我踏遍了台湾每一个县市,也去了小琉球、绿岛两个非常美丽的离岛。坐快艇游台湾海峡思念彼岸的家乡,在太平洋海域浮潜与小丑鱼亲密接触,远眺巴士海峡望海听涛,半夜行走在阿里山只为欣赏令人震撼的日出云海,在垦丁海边吃着炸鸡喝着啤酒感觉好像人生可以这样也很满足…… 这些地理课上听烂了的地方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可以身临其境并且乐在其中。
记得有一次晚上回学校在等火车的时候看着对面开往基隆的火车,我忽然想到去基隆看看好像也不错。于是,我们便踏上了与回学校方向相反的开往基隆的火车上。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我们只是想去看一看台湾最北端的基隆是不是真如书上所写的那么好玩好逛好吃。如果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那天晚上去,而不是第二天早上在出发?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当时想要行走的感觉来了,坐在火车里看着窗外的点点灯光,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这可能是我最大胆的一次出行了,没订房间没有旅游线路,晚上在麦当劳与通宵写论文的学者聊着对未来的期许,独自一人过来旅行的老奶奶为我们讲述着她与已过世的丈夫当年发生的感人故事;白天错开了上午旅行高峰期作为第一批游客进入野柳地质公园,慢慢品味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到靠海的大岩石上与海钓的勇者谈天。当我们出去时正好赶上游客高峰期看着蜂拥而至的一群一群的旅行团,我们庆幸着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让我们失望。
在台湾我学会了旅行而不是旅游。旅行如同品美酒,调整心态放慢脚步,更注重的不是美景而是在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味和观察中获取新知与感悟人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果你不去行走,你就不会知道那边的风景有多么的美丽,你会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自我救赎,但是我觉得旅行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自我放逐,寻找真正的自我。自由行走,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且行且享受,在漫步中洗涤心灵得到成长。
在台湾,我看见了热情好客懂礼貌的台湾同胞,是他们的温情好客让我们不必担心会在旅途中迷路或是丢东西,因为总会有好心人为你指路把你丢的东西放在服务台,在台湾我可以安心舒心的享受着一个人的旅行。在台湾,我看见了与大陆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与教学方式,是老师们的幽默风趣与自由开放的思想让我可以在非常享受的状态下听讲上课。在台湾,我享受着美食带给我味蕾上的刺激,享受着美景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享受着台湾同胞带给我心灵上的温暖。最后感谢母校耿丹学院能够给予我这次看见台湾,享受台湾的宝贵机会,感谢一直为我们交流学习奔波忙碌的国际部老师,谢谢你们让我在回忆大学生活时能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