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四位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坊研修班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13:54:37 浏览次数:
2017年12月9日-10日,教学卓越与创新中心组织我校国际商学院商科英语负责人王思远老师,信息工程系工科英语负责人李红老师,人文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郑莹老师,教学卓越与创新中心副主任王洋老师参加了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有效教学设计/学习风格/讨论引导”教学工作坊研修班。本次培训由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与发展联盟在西安举办。
在培训过程中,王秀槐教授首先介绍了BOPPPS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和原理,即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导言(Bridge 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test)、参与设计(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和总结(Summary),强调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课堂的及时反馈、师生互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能。
在“学习风格”培训环节,王教授则通过让学员进行自我评测、分享教学方法等手段,让大家理解学生们具有不同的特质,可以分为发想者(Divergent)、理论者(Assimilative)、行动者(Accommodative)和务实者(Convergent)四类,应采用多元的教法,创造丰富的课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最后一天,我们学习了“4F引导法”:包括事实(Fact)、感受(Feel)、发现(Find)和将来(Future)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诠释与应用。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上课提问时而学生表现不积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4F引导法”,这说明关于问题的设置和引导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设计。
在培训过程中,王秀槐教授首先介绍了BOPPPS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和原理,即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导言(Bridge 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test)、参与设计(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和总结(Summary),强调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课堂的及时反馈、师生互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能。
在“学习风格”培训环节,王教授则通过让学员进行自我评测、分享教学方法等手段,让大家理解学生们具有不同的特质,可以分为发想者(Divergent)、理论者(Assimilative)、行动者(Accommodative)和务实者(Convergent)四类,应采用多元的教法,创造丰富的课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最后一天,我们学习了“4F引导法”:包括事实(Fact)、感受(Feel)、发现(Find)和将来(Future)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诠释与应用。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上课提问时而学生表现不积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4F引导法”,这说明关于问题的设置和引导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设计。
通过此次培训,参会教师对教学学术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找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专心、互动不积极等问题的原因所在。此外,还学习和掌握了颇有成效的教学设计新方法也打开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技巧。(教学卓越与创新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