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国际设计学院举行“新丝绸之路”国际工作坊教学过程与成果展示
第一组由李靓和刘硕老师指导,以“庆”为题,根据不同国家节日的食物和习俗绘制了一系列绘画和插画作品,有中国年夜饭的场景、万圣节的庆典、民族节日的服饰头饰等。
第二组由杨雁泽和张璐璐老师指导,以“界”为题,通过图像叙事的方式完成了作品的展示。
第三组由程玉和杨捷茹老师指导,以“洞察生活”为题,醉身光与景,央美、后海、三里屯、云酷、红砖艺术馆都留下了摄影师的影子,最终以摄影纪录北京。
第四组由马来西亚Micheal Goh老师指导,以“Gift packs”为题,为电子礼品(e-gift)增加了包装,制作了多款app界面与交互设计。
第五组由夏岩枫老师指导,以“食”为题,展现中国、马来西亚、比利时的食物差异。
第六组由蒋天洁和李戈娃老师指导,以“face the city”为题,实地考察了中国特色街道和建筑,最终完成建筑手绘作品。
第七组由马来西亚Debbie Gan和Ana Baidza老师指导,题目“macibe”是三个国名缩写,围绕国际时尚开展讨论,完成了三个国家元素融合的招贴作品。
第八组由马来西亚Arthur Liaw老师指导,以“Body Art and Tattoo”为题,创作了以人鱼、门神、鸟和龙为主元素的纹身。
第九组由比利时Anne Valkenborgh和Simone Schuiten老师指导,师生校园内外采风,就“landscape transformation”的主题完成了几十幅pvc及油墨版画创作。
三天的工作坊教学,最终百余件作品浓缩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文化思考。其作品涉及版画、招贴、海报、建筑手绘、摄影、插画、礼物包装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融合了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产品艺术、数字媒体等多个艺术学科。在调研和交流创作中,师生们建立深厚友谊,加深文化了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国际工作坊为师生们提供了跨界学习的平台,增强了国际交流,丰富了教学形式。工作坊教学是国际设计学院教学的新尝试,为艺术实践带来了互融的学习情境,实现了学科的交叉与跨界,为耿丹学院国际化办学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耿丹国际设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