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守护心灵,阅读传递爱心”――公管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14年9月30日 15:52:16 浏览次数:

    我是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付秋雨,在这个火热的六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开始了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的实践活动项目是由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共同组织实施,其主要目的是关爱失独老人的精神健康,给失独老人心理慰藉。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派送基金会提供的书籍,在并与各地区的心灵家园基地取得联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失独老人这样的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及目前政府、社区所提供的服务。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传递我们的关爱,提升我们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希望失独老人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


    活动为期一周,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完成送书、调研任务外,对我来说收获最多的主要是懂得如何更好的与人沟通。无论是去到哪个地方的心灵家园活动基地,面对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说,一周的实践活动让我很有感触,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在这次特别的实践中,我真的学到了也体会到了好多。在去往指定的地点派送书籍之前,我们都会与当地的心灵家园项目负责人取得联系,这样看似简单的做法其实也让我们饱尝艰辛。起初基地负责人接到我们的的电话时有的人持有否定的态度,觉得我们几个学生能帮什么忙,还有就是担心我们的走访会耽误他们的正常工作。在我们细心地介绍我们的活动之后,最终得到了基地负责人的肯定,成功完成每次基地活动。


    第二是沟通。我们无时无刻地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生活圈里,在这样的圈子中除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外,我们需要最多的便是沟通。我们的实践活动是分小组进行的,为了能够出色的完成的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成员之间自然是需要有着良好的沟通。此次实践锻炼我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大力量。除了与小组成员的沟通,剩下的就是和基地负责人等人的沟通。有时面对陌生人,我会有些胆怯,而这次活动给了我平台去战胜这样的胆怯。此外,在与基地负责人沟通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许多专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第三是耐心。工作中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激情,这是我们工作的源动力,并让我们收获意想不到的工作成果。当然除了有激情还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对工作的耐心。初次打电话对基地负责人讲明我们的来意时,他们更多的对于我们实践活动的不理解,觉得捐赠的书籍完全可以依照之前的寄快递的方式就能完成,为什么还要专门请人送过去。耐心地解释了我们的工作细节和目的后,我们的做法才得到了基地负责人的认可。耐心的工作态度对于我们顺利的完成实践活动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四是小组分工。小组的合理分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也可以将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最大化。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内容,各自有自己负责的模块。当然,起初我们的合作也有一些生疏,但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我们也有了较强的协作。所以说: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次实践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实践过程中,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更多的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济与管理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