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专访】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不要抱怨――访国奖获得者闫Z同学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日 17:27:39 浏览次数:
闫Z同学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1班的一名学生,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他积极参与国家级比赛,在他大一时就获得了“蓝桥杯”国赛一等奖,而后又分别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赛本科组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海峡两岸赛两赛项一等奖,之后又蝉联两届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北京市一等奖以及全国赛一等奖。闫Z同学在这三年里成绩优异,因此在2015-2016学年中被评国家奖学金。国奖对于他而言意味非常,这无疑是学生生涯中的最高的荣誉,也是一种认可和肯定和三年来辛勤付出的回馈。在得知他获得国家奖学金的那一刻闫Z同学显得十分激动,而后他说便是以一份平常心对待,不骄傲,不自满,以一种谦虚的态度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探索。
闫Z同学经常参加国家级的信息科技类的比赛以及学院的科研项目,而他却又能在匆忙的比赛行程和紧迫的生活节奏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确实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难道他还有学习的时间吗?其实不然,对于学习和比赛的时间分配上,闫Z更多的是将时间花在学习上,花在专业技术的探究和同专业课程教师的交流上,反而对于比赛并没有倾注太多的时间。在闫Z看来学习就是为了自己的比赛服务,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学习,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都是在对自己比赛的负责,可以说在他学习的每一刻都在为比赛做准备,他同专业课程教师的交流都在为比赛扫清“障碍”。而比赛的意义对于他而言也正如一次检验,检测他的学习成果。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随时随地有效合理的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
让实践主导学习
在闫Z看来学习成绩的优异固然重要,但他认为参与活动,融入实践也很重要。虽然他的成绩不是专业第一,但他却能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国奖,就是因为他的综合能力评分位居专业榜首,并且领先他人。正是闫Z时刻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里学习。他通过每一个活动,每一个实践去检测学习成果,去捕获新的知识,去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又锻炼了他许多无法在书本上获取的能力。理论性的东西显得枯燥单调,但是一旦将它同多彩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去理解知识,这个要点的获得就会深刻许多,同时也能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在系里老师的指引下他也积极参与院里的“校园内网影视资源分享平台”、“微信二维码考勤系统”两个国家项目的研发。
不抱怨,埋头苦干的人才会成功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因,甚至有的人把这些外因当成了自己堕落的缘由。就像很多的学生学习不好就去怪学校,就去怪老师,却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闫Z很反对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只会批评他人是不对的,既然问题在自己的身上就该去解决自己身的问题。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缺这种人,但是也不会没有优秀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和这群只会抱怨的人产生差距就是因为他们时刻在磨砺自己,他们用努力来争取自己的未来,他们不甘于现状,他们有着奋发向上的精神。认真的对待生活,踏实地去学习,将学习当成对自己的投资,去把握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这也是闫Z对于学弟学妹们的期望。
采访记者/潘贤澄,王雪飞
摄影记者/王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