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耿丹•四月】之三:建设中的校园景观装置
发布时间:2014年4月24日 16:32:23 浏览次数:
现代景观装置艺术
现代艺术对艺术发展的突出贡献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却是以反艺术的面貌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感觉状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现代艺术至后现代艺术的转变完成了形态的升华,同“无”的距离越来越近。
装置艺术具有后现代艺术的这种最鲜明特征,是艺术家用以表达社会、政治、生活、个人的观念的重要媒介。装置艺术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称“环境艺术”,它本身是建筑学的术语。
耿丹校园建设中的景观装置
设计者:莫森.莫斯塔法伊(哈佛大学研究学院院长)
创意说明:
这个装置提升了基础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化中的重要性。这个结构既是城市性的,也像住宅一样私密,围合但是开放,完整的形式却具有无限感。它同时唤起对住宅和城市的想象。结构的层叠和不同尺度的内部空间使经过者产生视幻效果。参观者必须微微弯下腰进入这个装置。
在概念的层面上,这个装置强调了重新思考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的角色,超越基础设计的技术与功能上的价值,我们也需要考虑他给市民提供空间和休息场所的角色。
>>从一站到另一站
设计者: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创意说明:
方案的构想来自在附近乡村的调研体验,在低缓的山脉和丘陵之间,几乎每绕过一个小山湾,就能看见一个密集的聚落。以城镇的标准看,着每个聚落以其紧密的空间结构,非单体的连续性,由密集的场所切分的微差所形成的整体,清新的自然建造体系和景观系统,都构成了一种和现代城市景观不同的微型结构。
>>七彩云树
设计者: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俞坚(中国美术学院),瞿音(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创意说明:
古时候中国人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本方案以中国传统木建筑结构框架,幻化为七彩的祥云,组成了一片供人们栖息的树荫。云树由4000片印上7种彩色网点的透明薄片汇聚而成,通过空间变幻,混合出自然渐变的彩云绚丽的色彩梦幻。伴随着光阴的变化,云树投射到地面上生成“彩影”,伴随着风动云片的响声,表现了天地间虚实相生,生命活力,生生不息。基座捕捉着彩云投下的影子,化为人们生活栖息的平台,更能感应自然与人文交响。
>>细雨
设计者:SO-IL工作室(美国)
创意说明:
该展品如梦幻般的晶莹剔透,寄望城市永远清新、美好、洁净。同时,建筑的出发点是提供庇护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屋顶是倾斜或平坦,沉重和不透明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一盏灯一组透明的结构,都能在建筑物中体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结构关系。
>>竖琴湾
设计者:MODU(美国-一个跨学科的建筑实践公司)
创意说明:
该作品来源于点缀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乡村,这些结构往往是奢侈,装饰,主要是为了创造处更戏剧性的效果。竖琴湾,形成一个连续,豪爽和活跃的城市公共空间。
>>超级生产线
设计者: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艺术设计系ShowBIM Studio林植潘教授
创意说明:
吊车将地球吊起,
寓意自以为是的人类,以为自己征服了大自然,绑架了地球!
对自然无限的开垦…… 污染……
将大自然储存了几十亿年的能量全部释放!
最后只剩下这条“超级生产线”了,
当人满为患,资源匮乏,污染成灾之时,
则人人自危,“安全头盔”成了必需品……
愤怒的大自然会给贪婪的人类一亿年的机会?
温和的大自然也许会,
但人类自己不会!
人类会因为自己的欲望毁灭自己。
“安全头盔”也无法阻挡人类灭绝的步伐……
人类真的不是世界的主宰,
仅仅是过客而已,
一亿年后……(如果那时还有生命存在)
那时的新生物会对我们作何评价?
一亿年前的恐龙前辈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骨骼,震撼着我们的视觉……
我们能给一亿年后的后辈留下点什么?